盤錦匠人獲殊榮,市總工會助力遼東灣發展建設
他們是盤錦工匠,堅守理想,為濱海新盤錦建設默默貢獻;他們是最美盤錦建設者,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是盤錦工人階級的杰出代表,用自己的勞動和汗水踐行著“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精神。
張健等10位同志近日被市總工會授予“最美盤錦建設者”榮譽稱號,還被授予“盤錦五一獎章”。這是市總工會在今年落實“四個努力”,助力遼東灣開發建設過程中開展的“最美盤錦建設者”評選活動傳來的喜訊。
市總工會主席孫波強調,市總工會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四個著力’全鏈條部署”工作中心,助力全市“五個一”重點任務和“十三五”規劃全面實施。“最美盤錦建設者”評選活動,是認真貫徹市七次黨代會精神,推動遼東灣新區“百項工程”任務完成。通過評選,充分發揮優秀職工的人才優勢和示范作用,在全市形成學習和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圍,匯聚智慧和力量,建設更加強大、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濱海新盤錦。
“工匠精神”廣義上理解為對工作(事業)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工作、對一件事、對一門手藝的信仰追求。盤錦正處于轉型發展的時代,需要“工匠精神”和敬天畏人做事的態度來對抗日益浮躁的世界。張健等10位同志的工作業績充分體現了盤錦的“工匠精神”,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最美盤錦建設者”的精神內涵。
勞動之美。他們具有優良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長期堅持在一線平凡、艱苦的崗位上做出突出成績,充分展現了當代產業工人的時代風采,他們的事跡生動感人。
創造之美。他們熱愛本職工作,艱苦奮斗,鉆研創新,愛崗敬業、專心致志,在當地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奉獻之美。具有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思想品德,自覺踐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關心他人,服務社會,贏得員工和社會的廣泛贊譽。
道德之美。思想道德素質優良,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堅定,思想先進,遵紀守法,道德水準高尚,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表現突出。
今天,市總工會以專題版的形式,向大家講述10位普通職工的奮斗故事,與大家分享10位盤錦建設者最美的生活,旨在把市七大精神轉化為廣大職工的自覺行動,描繪出盤錦國際化適度發達城市、全域美好家園、多元化幸福驛站的美好藍圖。
“最美盤錦建設者”榜單
盤錦市政工程管理處攪拌工朱旭
盤錦市林業和園林局司機孫繼輝
全愛東 盤錦禾云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術員
盤錦瑞德化工有限公司車間主任董慶濤
遼東灣新區管委會信訪維穩局科員 張健
鄭思明 盤錦北方瀝青燃料有限公司工程師
程勝 合力工業車輛(盤錦)有限公司工程師
盤錦遼東灣電商創業培訓學校副校長 高麗娜
邱慶毅 盤錦忠旺鋁業有限公司工程師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后勤處處長 張和功
1、朱旭:遼東灣攪拌站支柱
朱旭,41歲,遼東灣攪拌站工人,1995年進入市勞動服務公司工作。
2012年底,盤錦市政府承擔起遼東灣新區市政設施建設任務。2013年3月10日,盤錦市政府開始籌建遼東灣攪拌站,包括瀝青站、混凝土站、水泥穩定土站,工期2個月。進場建站的11個人中,就有朱旭這個人,他負責帶領工人們完成現場基礎工作。深冬時節,凍土層達1米,朱旭和工人們只用15天時間,就提前完成了14萬平方米的現場基礎施工任務,之后又投入設備組裝、調試生產等各項工作,僅用一個半月時間,就提前完成了3座攪拌站的試運行。
2013年是遼東灣新區建設任務最重的一年。這一年,盤錦市政府完成了11個億的工程項目,瀝青、水泥穩定土、混凝土用量之巨可見一斑。朱旭的工作就是后方保障——生產道路工程的基礎材料——水泥穩定土。朱旭制定了站場生產計劃,每天凌晨2點起床上班,確保有效工作日全天候滿負荷運轉,全年完成的水穩定材料總量達80萬噸。
朱旭是遼東灣新區首批建設者之一,在遼東灣攪拌站一直扮演著穩定者的角色。朱旭始終把作業環境、安全文明生產作為頭等大事,每天巡站,確保工區整潔有序。在他的帶領下,站里的新人迅速成為能手,就連外派的叉車司機也把站里當成了家。大家笑對困難,快樂工作。
朱旭對工作充滿激情與執著,這種執著也伴隨他的腳步踏遍遼東灣新區的每一寸土地。
2. 孫繼輝:全力打造新區綠化
今年41歲的孫繼輝是林業局駕駛員技術員,他從1991年參加工作至今,雖然學的是機械專業,但憑借著自己的堅持,他已經成為了一名集機械運用維修和園林建設養護于一體的全能型人才。
2013年,錦州承辦世界園藝博覽會,接到“盤錦園”建設任務后,拿著設計圖、施工圖直接進駐工地,吃住在工地上。“盤錦園”最終榮獲“最受歡迎城市展園”稱號(并榮獲“金獎”)和遼寧城市展園建設最高獎“綜合獎”,并在本次測評活動的6個單項獎中,獨攬5個獎項,成為獲獎最多的城市。
2014年,我市遭遇罕見的干旱少雨天氣,持續高溫天氣直接影響到苗木成活。當時,孫繼輝負責遼東灣新區綠地養護水車現場調度工作,他仔細研究,將水車網點增加到8個,直接提升了效率4倍以上,解決了旱季水車短缺的問題。
2015年9月,我市舉辦國際賽事——盤錦紅海灘國際馬拉松賽。接到賽道綠化任務后,他再次沖在最前面,用不到3個月的時間,高標準、高標準完成了榆金路、榆巖路9萬平方米的綠化任務。植樹期間,他以身作則,看到有的工人干活“慢”或者不按技術規定栽種,他就會走過去,不僅講解,還親自帶頭動手。每天晚上農民工下班后,工地上仍可見到他忙碌的身影,檢查當天樹木的栽種情況,花草是否及時澆水,質量是否達標。
看到人們在花叢中拍照,聽到外地來盤錦旅游、經商的人問路后紛紛夸贊盤錦的綠化,他覺得從事綠化行業非常“值得”。
3. 權愛東:和運產線技術先鋒
今年31歲的權愛東2011年來到盤錦經開區,如今是盤錦和運實業有限公司丁基橡膠事業部鹵化車間的一名普通技術工人。
全愛東所帶的車間是公司生產主力車間,他加班加點、隨叫隨到,他謙虛寬容、豁達大度、不推卸責任、不放棄困難的精神給大家做出了榜樣。他親眼見證了丁基橡膠鹵化裝置從土建到投產再到產品各項指標全部通過的全過程。特別是在裝置投產初期,他帶領組員晝夜奮戰在現場第一線,幾乎覆蓋了現場開車所有危險作業。在他的帶領下,這支敢打敢拼、敢想敢干的隊伍為鹵化裝置成功開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參加了車間200余次檢查維修工作,撰寫了近百份檢查維修方案,提出了許多合理化建議,被公司采納。
他非常注重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由于化工生產的特殊性,經常會出現一些罕見的問題,他查閱資料,向老師傅切磋,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使很多問題都得到了充分的解決。他不僅將所有問題都總結歸檔以備日后查閱,還將出現問題的工藝原理全部分享給員工。他多次參加車間員工崗位培訓,參與編寫了《崗位操作方法》、《崗位密性方案》等20余套方案,為提高基層員工的素質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為確保生產安全運行,他每天上班時都認真檢查、及時處理,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充分體現了基層技術人員認真負責的態度。
4、董慶濤:我是和盛天一起長大的
2009年8月,我第一次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盤錦,踏上遼濱這片蓬勃發展的土地,應聘了盛天化工有限公司,成為一名基層操作工。我在盛天化工及其子公司瑞德化工工作已經7年了。伴隨著公司的發展,我從一名毫無化工經驗的實習操作工成長為如今的苯酐車間主任,親眼見證了公司的成長與發展。
入職初期,我積極參與車間操作,抓住一切機會向師傅學習,不斷增強自己的操作能力和理論水平,逐步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干。
苯酐裝置建設過程中,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議,避免因施工錯誤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在施工材料質量管理、安裝質量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中建立了有效的管理方法,大大保證了工程建設質量。
我是一個愛鉆研的人,在生產中不斷尋找更好的生產方法和改造方案,以節省操作成本,降低工人的操作強度。苯酐精餾系統在冬季生產時,真空非常不穩定,影響生產的連續性,我通過管道改造和排除設備故障解決了這一問題。我設計并主導了蒸汽和冷凝水管道的改造,解決了苯酐初期遺留的大量現場蒸汽無組織排放的問題。經過研究,解決了苯酐管道易堵塞,每次停工費用高,安全隱患大的問題。最讓我自豪的是我根據車間實際情況提出的工藝優化方案,每年可為公司節省節能降耗200萬元。
公司給了我成長的平臺,我會更加努力,為公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5.張健:分憂解難
張健現任遼東灣新區信訪維穩局信訪科科員,從事信訪工作八年,參與調解化解信訪問題數萬件。他從“保穩定、促發展”角度,認真貫徹落實《信訪條例》,堅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和問題,為營造遼東灣新區穩定社會環境、推動“四大重點區域”平穩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遼東灣新區成立初期,在局里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他加班加點,建立了一系列適應新區發展穩定的信訪穩定規章制度和流程,為今后信訪穩定工作穩步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他努力學習規章制度、法律法規,提高業務水平,切實把理論聯系實際,教育群眾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一步步反映信訪問題。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有困難的信訪人,張健總是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買水、買午餐;還經常自掏腰包支付信訪人的返程路費,遇到特殊困難時,還會拿出部分工資作為信訪人的生活補助。
今年,葫蘆島市一名婦女到新區討要2015年被拖欠的工資,因心臟病突發昏倒在路邊。張健見狀,立即找到同事,聯系醫院,甚至用自己的錢幫她掛號、拿藥、買水買食物,直到親人趕到。
大部分訪民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識匱乏,情緒過于激動,但張健時刻為訪民著想,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認真傾聽群眾聲音,準確反映群眾訴求,充當群眾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6.鄭思明:創新管理促發展
鄭思明作為盤錦北方瀝青燃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自2008年4月加入公司以來,一直全身心投入企業的發展建設,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他在各基層車間深入開展7S管理活動,目前7S管理已在全公司穩步推進,有效促進了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主持編制了《項目部成本管理辦法》等十余項制度。新廠區項目建設期間,主持編制了施工預算、施工圖預算兩份簡易對照表,實現了成本的全過程控制。成立材料采購小組,嚴格實行比價、比質采購;主要材料采用公開透明招標,通過優化施工方案、優化施工配合比,最大限度節約工程材料。
他把安全生產作為公司的頭等大事,把安全質量管理條款量化、細化,形成了完備的自我控制機制。
作為公司決策者,他深知員工是企業之本,從關愛員工日常生活入手,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公司新建了員工文體中心,在員工宿舍安裝網線,設置獨立衛生淋浴間,在生活區設立平價超市、圖書閱覽室,投資500余萬元購置通勤空調大巴10輛,方便員工上下班。他通過信訪、網絡平臺、員工座談、廠務公開等方式,按民主程序審議員工漲薪辦法、薪酬調整幅度、員工福利待遇等,從制度上落實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鄭思明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贏得了公司全體員工的一致好評,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7. 程勝:務實管理,聚焦發力,成績斐然
程勝自2012年出任合力工業車輛(盤錦)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以來,與公司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一道,推動公司穩步發展。
當盤錦合力叉車還是一片荒地時,他是第一個來到這里的人。在一年多的廠房、辦公樓建設過程中,他親赴一線,帶領施工隊加速推進工程竣工。在他的帶領下,經過不到兩年的艱苦奮斗,公司廠房拔地而起、設備到位。2013年10月,第一臺叉車投產下線,意味著盤錦合力叉車擁有了獨立的叉車生產制造能力,合力叉車在遼東灣新區這片開發開放的熱土上開始生根、發展、成長;2015年,他帶領全公司研發的適合東北氣候的“低溫啟動叉車”順利通過遼寧省新廠區產品鑒定,該研發項目還獲得了遼寧省100萬元的開發補助。 這不僅是盤錦合力叉車科研能力的一次跨越式發展,也為合力叉車在東北地區的銷售增添了技術砝碼。
程勝總經理十分注重員工知識、文化、技能的培養,公司每月收集員工的改進建議,并根據等級進行評估,給予一定的獎勵。公司還專門成立了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年度二級人才工作計劃。公司每年投入近10萬元的培訓費用,迅速促進了員工的成長和公司的壯大。
程盛以公司自身發展為動力,為新區吸納了一定的閑置勞動力,促進了新區周邊經濟的發展,為盤錦沿海新城建設貢獻了力量。
8、高麗娜:愿意做電商的墊腳石
今年34歲的高麗娜是盤錦遼東灣電商創業培訓學校的副校長。盤錦市舉辦了首屆電商游學班,她作為學校代表參加培訓,并親自到湖州、杭州等電商發達地區考察學習。這次學習不僅開闊了她的視野,還迅速打開了思路,使她的工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經過與團隊成員共同研討、學習,迅速確定了學校三年階段目標,明確了各階段工作目標,搭建了完整的教學服務體系,打造了多個服務平臺,完善了學生從培訓、選擇創業項目、編制創業計劃、籌集資源、辦理報名手續、線上創業輔導等一條龍服務體系。聯合市就業部門、遼東灣新區人社部門、遼東灣榮興鎮政府、遼東灣新區工會等機構實施電商創業培訓項目,搭建了集創業培訓、電商培訓、創業指導、創業幫扶為一體的眾創平臺空間。以電商培訓、網絡運營與推廣專業培訓、網絡創業培訓、SYB培訓為重點,邀請電商行業商務人士,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啟電商創業新模式。
高麗娜堅持學習,不斷提升自己。2015年7月,她參加了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培訓學院的師資培訓,取得了講師資格。在她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6年7月,學校已開展各類培訓和活動50余期,參加人數達3000余人次。高麗娜相信,電子商務將在盤錦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電商創業培訓也將迎來更好的春天。
9. 邱慶懿:忠旺鋁業的“普通人”
邱慶毅是盤錦忠旺鋁業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土建工程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
項目施工期間,邱慶義主要負責施工圖現場實施和施工單位工程質量、安全、進度的監督,以及現場各單位之間的協調工作。2014年5月,項目進入樁基施工的重要階段,他每天深夜都在施工現場值班,身邊還有9名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打樁機。經過與工程部其他員工100多天的艱苦努力,項目樁基工作圓滿完成。當年,他被評為集團優秀員工。
2015年4月,工程進入鋼筋施工、混凝土澆筑階段。為確保質量安全,邱慶益主動參加施工單位對各個環節的檢查,積極參與各類安全隱患的排查。在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三天三夜中,他日夜值守,未曾離開施工現場。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特別是鋼結構及圍護結構施工階段,他每天都站在施工最前線,及時跟蹤質量,發現問題及時要求施工方改正。
經過努力,盤錦忠旺項目也獲得了不少榮譽,2016年中建一局、中建三局分別申報“中國鋼結構金獎”,目前已完成初審工作。
有位哲人說過:“唯有專心致志的人,才能成就大事。哪怕是平凡,也蘊含著寶貴的精神。”正是懷著這種甘于平凡、甘于奉獻的精神,邱慶懿帶領全體員工形成合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工程難關,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10.張和功:攀枝花職業學院好管家
張和功擔任盤錦職業技術學院后勤處處長,他以飽滿的熱情、扎實的工作作風,為學院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8月12日由興隆臺老校區遷至遼東灣新校區。為做好遷校期間的各項工作,他配合學院領導制定了遷校工作方案,并按方案實施遷校工作,圓滿完成了遷校任務。遷至新校區后,隨著學院規模的不斷擴大,后勤處的管理機制和運行體制也根據新校區的實際情況作了相應的改變。他重新明確目標,完善制度,明確管理分工,努力實現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根據三產、物業單位承包服務范圍,以“安全第一”為原則,嚴格監督管理,實行目標管理;根據校園綠化面積,進行合理規劃布局,為學院的綠化美化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充分發揮表率作用,要求別人先做,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意識,經常到校舍及樓宇附屬設施視察、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協調建設方和校區自身修繕改造,解決基礎設施問題,為教育教學和師生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近兩年來,通過改造基礎設施設備、不斷完善后勤系統化管理,學院節約能源費用近百萬元。
“奉獻無怨,追求無止境”,在學院后勤管理崗位上,張和功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全心全意關注教育教學,愿意當好學院后勤工作的管家,助力學院邁上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