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有問題?別慌,原因竟然是這個
很多朋友給我發私信或者評論,說他們知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有很多不足和缺點,但又無法真正改變,問我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和措施。正如我所說,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或金科玉律,可以適用于所有人際問題,包治百病。其實,一切外在的表現,其實都表現出了內心某些認識和思維方式的不足。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暴露了我們自身存在的某些問題。
這些問題如果追溯根源,都來自于:缺乏社會閱歷,缺乏人情世故。從而導致缺乏同理心,缺乏同理心,不懂得生活的不易,缺乏同情心和人文情懷,待人處事過于自我中心,做事說話過于主觀,不能正確認識他人和自己,認知出現偏差,心胸狹隘,從而導致戾氣重、無知。一旦有了更多的社會閱歷和人際關系的磨練和領悟,從生活的艱辛中體會人性,很多不足自然就會被打磨,自動改正。
一旦人的眼界開始開闊,開始學會接受和包容不同的事物,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自我意識就覺醒了,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自然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
我家都是做生意的,我從小就不斷轉學,游歷世界各地,經常參加晚宴,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人。我覺得我有自己的一套評判人心的技巧,當然這很容易被說成是別人潛意識中的某種傲慢和偏見,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于規避一些將社會關系和利益結合起來的風險還是很有啟發的。
它具有防凹陷、防咬和防夾的功能。
1 表面上開朗、從不得罪任何人、與任何人都保持距離的人不應該成為親密朋友。因為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你可以錦上添花,但最好不要指望他們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助你。
2 動不動就說兄弟情義,用“我把你當兄弟,你就得做xxx”來感情要挾別人的人,不宜做親近的朋友。這樣的人往往很愛面子,而且偏執,用感情去思考,往往容易因感情用事而發生意外,傷人傷己。
3. 早熟、懂得建立人際關系、為人狡猾、喜歡占別人便宜的人,往往會受到一些普通家長的尊重。但這些精明的人,大多眼光狹小,缺乏智慧,長大后很容易平庸。
4、他們經常更換最好的朋友和女朋友,而且總是過一段時間就分手,無法維持一段感情。他們大多偏執、極端,在事情好的時候,他們會對你很好。一旦對方在感情中疏忽或不體諒,他們就會開始懷疑和厭惡,很快就會反目成仇,憎恨對方。這類人大多意志薄弱,優柔寡斷,思維簡單,用二元論的眼光看待世界,容易相信別人,被別人利用。而且他們幾乎不可能改變,是周圍人的不穩定因素。
5 聊天或打電話時,他們總是最后一個結束對話或掛斷電話的人。他們會回復信息,如果沒有及時回復,他們會道歉并解釋原因。這樣的人往往在生活中情商較高,在工作和生活中體貼周到,思維敏捷,人際關系也很好。即使能力一般,他們仍然很受歡迎。
6 經常在朋友圈發各種小牢騷、自我情緒化的吐槽,配上一些低俗、看似文藝的話語,往往心胸狹隘,做人以自我為中心,用狹隘的眼光和主觀的情緒看待事物和人,喜歡炫耀自己的世故,但可能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修養,心智不成熟,心思不深,多半沒有深厚的心機。
7 那些經常在陌生人面前自我介紹冷淡,而在熟人面前卻豁達,不喜歡討好別人的人,其實大多情商低,社交能力欠缺卻不愿承認。所謂不喜歡迎合別人,往往是一種自我美白。真相往往是很多時候你對他好,他卻渾然不知,心安理得地接受,缺乏對別人最基本的禮儀尊重和感激。這類人大多出身于普通家庭,眼界狹隘,缺乏一些正規的社會閱歷和待人處事的經驗。三觀未必扭曲,但格局小,不夠大方,做事木訥。俗話說“不開竅”。品德和人品可能平平,他要成就一番事業并不容易。
有朋友評論說,你說的意思是沒有好人。每個人都有可以利用或交換的資源。沒有人是不可觸及的,你只是無法發現他們。
從某些角度來說確實如此,但我的初衷是為了規避人際交往的風險,意識到每個人都有缺點,所以要有針對性地建立良好、和諧、可持續、穩定的關系。
的確,社交的本質可能是利益或資源的交換,但你考慮過成本與收益的問題嗎?如果你為某人付出了情感成本、時間成本,那么所謂的利益或情感交換給你帶來的收益是凈收益還是負收益?你的付出和收益真的對等嗎?
所以我認為選擇朋友和認識人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8、生活中,他們說話做事,經常用“絕對、一定、必須、必須……”之類的感嘆詞來與人交流、看待問題。與人聊天時,他們往往喜歡與人爭論一時,甚至以自己狹隘、片面的觀點去推測、強行評判別人的對錯。這類人大多人際關系緊張。這類人大多有盲目的自信和優越感,希望通過壓制、說服別人來獲得認同感和權威感。他們或許知道自己在專業上有一定的能力,或者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識儲備,卻不知道自己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他們大多略帶偏執,缺乏開放、包容和學習的心態,很難取得長期持續的進步。他們可以在小崗位上當螺絲釘,但不適合當領導。
9 很多人說,如果一個男人既不抽煙也不喝酒,那這個男人很可怕,他一定是個心思很深,心胸很重的男人。答主不碰煙不碰酒。其實在答主這么多年參加的飯局、社交場合中,很少能找到真正在社交場合不碰煙不碰酒的人。在我個人看來,這種人有個人的習慣,有個人的愛好。比如我就不喜歡煙和酒的味道和味道。雖然不抽煙、不喝酒,跟一個人的性格、道德、內心都沒有任何關系。但是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一個在別人勸他抽煙喝酒的時候,還能堅持自己原則的人,很可能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嚴格,很有原則,有自己主見和想法的人。他可能內心很強大,不會輕易被別人或者從眾等外界因素所影響。 當然也有人認為不抽自己勸的煙、不喝自己勸的酒,就是不給面子、看不起自己,這樣的人可以參考上面第二點。
10 經常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說一些愚蠢、膚淺、容易被看穿的謊言。一般我身邊女性朋友比較多,看到這里請不要罵我。不要放在心上。虛榮心人人都有,但說謊也是需要技巧的。這種人在女性中比較多見,而且很可能比較虛榮,意圖在某些方面給自己樹立更高端的形象和人格。比如在淘寶上買的商品一看就是假的,他們還要隨口說是路過商場買的。明明是公司組織的員工旅游,卻要在朋友圈里說是自費出國考察。他們很懂得巧妙地給自己增加附加值。但這些人大多其實能力不足以支撐他們的野心,而且往往容易打腫臉充胖子。這樣的人其實很難騙過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司機。 老司機大多是處于看透不說、看笑話的心態。
11 和別人聊天時,他們常常只是抱怨自己瑣碎的煩惱,把別人當成樹洞和自愿的垃圾桶,把所有的負能量都傾瀉在別人身上。但是,當別人說起他們的煩惱時,他們卻不在乎安慰別人,只說自己的事情。不用說,這種人以自我為中心,只顧著自己的一小塊地,以自我為中心。不要太明顯地暴露自己的低情商。最好不要把他們當成閨蜜或者兄弟,你可能會被騙得很慘。
12 經常在社交軟件上夸耀自己正價值觀的人,不一定真的有正價值觀!!!正價值觀已經成為政治正確,知乎上幾乎所有關于擇偶或者交友的帖子,都在夸耀自己的正價值觀。但不得不坦白地說,絕大多數人的正價值觀,都是薛定諤的正價值觀!這些人所謂的正價值觀,就是指和自己一樣的價值觀,這就是有些人所認為的正價值觀。同樣,那些夸耀自己有禮貌、有教養的人,不一定真的有禮貌、有教養,畢竟有禮貌、有教養和有禮貌、有教養是兩碼事?,F在很多人嘴上說說的很好,但到了行動上、日常生活上,就以懶惰迎合別人為借口,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不過是掩蓋自己錯誤的遮羞布罷了。
13 在大家的朋友圈里,或者在社交軟件或者微博上,總有這么一些人,他們經常換頭像,而且創意十足,經常換簽名,都是用第二人稱或者第三人稱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散發著所謂的文藝氣息,或者讓人看不懂,故作深情,各種文藝短句,拼湊出看似朗朗上口的英文短句。這種人,毫無疑問,極有可能是內心戲更多的非主流的進階版。據我觀察,生活中這類人大多是學生和無業游民。沒有別的意思,因為真的只有一個原因:無聊。就像我說的,他們還很幼稚,小時候不知道世事艱難。Emmmmmm,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真好~
14 在微信、QQ、消息等社交軟件上交流時,經常聊得好好的,但突然不回復了,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后就不回復了,裝作什么事都沒發生,繼續幾天前的話題,沒有任何道歉。更糟糕的是,他們直接看到別人的有效信息,只是在心里默默說“已讀”,然后完全不理會。??你真的以為你在審閱奏折嗎?現在是凌晨。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人,emmm,各種身份都有,有主席,在家工作的親戚,在校學生等等。主席可能垃圾信息太多,需要固定的時間來識別有效信息。在職的親戚可能需要用自己的時間來換錢,時間不是自己的。但對于學生來說,可能只是個人修養和家庭教育的問題。這種人最容易自我中心,情商低。 他們或許擁有專業技能和才華,但要么傲慢,要么冷漠,要么木訥。但無論是誰,在這個時代,人們總是隨身帶著手機。普通人怎么可能再忙,連回復一條信息的時間都沒有?總之,回應別人是一種教養,是一種美德。伏爾泰說,即使你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也要誓死捍衛別人表達意見的權利。更不要直接無視。冷暴力也是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