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歡迎來北方與意大利歡迎到南方高度雷同劇本對比分析
兩部劇本高度相同的電影是法國2008年的《Bienvenue chez les Ch'tis》和意大利2010年的《歡迎來到南本韋努蒂阿爾南》(2010)。
男主角在國家郵政局下屬的一個小地方工作。因為他想去大城市,所以他假裝殘疾人。他的秘密被揭露后,他被送往“邊疆”。
法國模型最初是從南部的普羅旺斯運往北部小鎮貝爾杰斯的。在像主角這樣的南方人眼里,北方小鎮就意味著鄉巴佬居住的寒冷之地。更可怕的是,那里的居民說著……聽不懂的方言。
意大利原本是北部布里安扎的一個小鎮,后遷至南部坎帕尼亞地區的一個小鎮,靠近西西里島。在男主角阿爾貝托眼中,這是一片充滿流氓、垃圾和閑人的南方土地。
最終的結果卻出乎了主角的意料。安靜、平和,甚至像一家人一樣,用這個來形容片中法國北部和意大利南部的小鎮再合適不過了!
法國的《歡迎來到北方》,據數據顯示,總投資僅1100萬歐元,在法國卻擁有2044萬人次的票房,這意味著每三個法國人中就有一個去電影院觀看過這部電影。
有數據顯示,《歡迎來到南方》成為2010年票房最高的意大利電影,自10月1日在意大利上映以來,已連續四周位居票房榜首。四周累計票房已超過2000萬歐元,成為2010年最暢銷的意大利電影,成為意大利年度票房冠軍。
兩部電影的影響幾乎是一樣的,卻都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原因是題材吸引當地觀眾。一個地區或國家南北之間的經濟和文化差異總是以各種方式和理由被提及。其成果如果以喜劇的形式和人文精神恰當地表達出來,總會得到當地觀眾的認可,甚至給予真正的掌聲。
我國的導演是否也可以參考這樣的想法并勾畫出來呢?
以下是一些片外文字,請閱讀:
《歡迎來到南方》成為2010年最賣座的意大利電影。盧卡·米尼內羅的這部喜劇以南方小鎮奇倫托為背景,將法國電影《歡迎來到北方》的故事移植到意大利,贊揚了意大利的美麗。特別的地中海生活方式。當然,影片的主題不可避免地會被帶到一個政治方向:再次提到南北之間的經濟和文化差異。導演米格內羅希望意大利北部主張自治/獨立的政治家翁貝托·博西能夠觀看這部電影。
《歡迎來到南方》堪稱意大利新電影時代的第一個成功范例。其制作公司MEDUSA已宣布將拍攝續集,該續集可能與法國版同名:《歡迎來到北方》,這一次的故事將完全相反。一個在意大利南部地中海長大的人來到了波河平原。誰知道會發生什么搞笑的事情呢?意大利北方人真的像傳說中的阿爾卑斯山的雪一樣冷漠嗎?
導演盧卡·米尼內羅是出生在那不勒斯的南方人,編劇馬西莫·高迪奧索也是那不勒斯人。米尼羅坦言,他覺得這部電影應該還不錯,但說實話,他確實沒想到會有如此轟動的效果。
據主演之一亞歷山德羅·西亞尼介紹,《歡迎來到南方》的靈魂在于突破人們固有的觀念,帶領人們重新認識這片美麗的土地,歌頌這片土地養育的可親可愛的人們。
在盧卡·米尼內羅的采訪中,總會出現翁貝托·博西的名字。此人是一位意大利政治家,曾經是一名歌手,現在是一直致力于意大利南部的意大利政黨北方聯盟的領導人。自治/獨立。北方聯盟的前身稱為“倫巴第聯盟”。它成立于1984年,在1987年和1992年的行政選舉中獲得廣泛支持,擊敗傳統主要政黨,成為米蘭市政府的唯一主人。權力,還控制著市議會三分之二的席位。 1991年2月8日至10日,意大利北部六大區聯盟組織在米蘭召開代表會議,成立“北方聯盟”。博西當選為聯盟秘書長。 “北方聯盟”的主要觀點和主張:反對意大利傳統政黨按照舊制度管理國家,認為傳統政黨腐敗墮落,主張在意大利建立聯邦國家,分裂意大利傳統政黨。國家分為三個共和國:南部、北部和中部共和國;他反對現行的扶南政策,認為南方吞噬了北方創造的財富,阻礙了北方的經濟發展;在移民問題上,他主張采取嚴格的政策限制外國移民。經濟上,我們反對國家壟斷資本,贊成依靠中小企業,主張實行“全民持股”制度。要求中央向地方放權,提倡地方自治;它反對現行稅收制度,認為它給人民帶來過重的負擔,呼吁人民拒絕納稅,并要求中央政府將稅收管理權下放給地方政府。
盧卡·米內羅的原話是:“事實上,我寧愿和兒子倫佐·博西一起看《歡迎來到南方》,也不愿和博西一起看。他每次演講都讓我害怕。” Renzo是一位80后,1988年2011年出生,是Bossi家族最小的兒子。但靠著“裙帶關系”,他的從政生涯極其順利,成功成為北方聯盟的一員。博西也成為繼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之后最有權勢的政治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