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方法的實踐與應用:激發學生興趣與提升教學效果
摘要: 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小學教育的發展。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現階段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運用生活情境的方法來教授小學數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并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理解數學的學習。這將使小學數學教學適應生活,讓小學數學走進生活、貼近生活。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的創造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與學生的密切聯系。實際生活中,我們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有知識,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好數學的愿望。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經說過,“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中的很多材料都有非常重要的生活反映,我們必須讓學生不斷地觀察生活,才能真正學以致用。小學生正處于探索知識的年齡,他們也喜歡探索,因此,利用生活情境來進行數學教學,可以使數學教學更加生動。
一、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中的現實意義
1.讓課堂變得更有趣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小學生的理解和理解還有限。通過簡單的教學,小學生可能很難理解,學生無法快速掌握知識。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利用生活情境,在課堂上多創造學生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讓他們將生活與數學結合起來,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數學結合起來。將具體的生活實例融入在一起,化抽象為具體,使課堂變得更加有趣,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和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提高學生的協作探究和實踐能力
當今社會,實踐已經成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而這種能力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培養出來的。這就要求我們從小就培養一個人的實踐能力。將生活情境引入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他們在課堂上敢說敢做,運用到生活中。
二、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
1、教學情境來源于生活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只要我們關注日常生活,就不難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很多新的例子都可以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長期以來對數學抱有一種枯燥無味的態度,給人神秘難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脫離了現實。”因此,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創設教學情境,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不斷地學習數學。接觸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要把知識傳授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巧妙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思維飛翔,讓學生覺得自己平時好玩、好看、好看。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驗,讓學生參與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識,成為數學學習活動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例如:在講授“小數比較”課時,可以向學生展示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大獎賽”的比賽情況,展示2號選手的比賽成績:9.78、9.90、9.96、9.85、9.85。然后讓學生根據比賽結果充分討論自己的想法。當學生非常感興趣時,提出評分要求:根據比賽規定,從參賽者的最終成績中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當學生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經驗,告訴學生要去掉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時,可以繼續問學生:“你為什么判斷9.96是最高分,9.78是最低分?”讓學生參與熱烈的討論,課堂教學自然地充滿了歡快、自由的氣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和體驗熱情,使他們以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積極參與新知識的研究。
2、教學情境高于生活
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情境必須高于生活。數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數學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更具體地說,數學就是不斷升華和提煉學生的知識。也就是說,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是他們責任的一大障礙。因此,在創設生活情境時,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前提下,創設一些高于生活的情境,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對抗本性。困難。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比如169+99這樣的便捷操作,對于學生來說掌握起來會比較困難。主要困難在于169+99等于169+100-1。以前是加法,怎么又變成減法了?老師在講解這樣的計算問題時,可以創造出一個非常適合的生活情境,假設現實生活中賺錢時經常出現零錢支付的現象。這種高于生活的情境逐漸用數學模型代替生活問題,讓學生站在生活情境中看待問題。解決并順利完成學生知識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的理解過程。
3、教學情境屬于生活
大多數人認為生活情境與數學教學的應用就是將生活情境引入到數學教學中。事實上,情況并非如此。這只是一種片面的、不完善的理解方式。將一些數學教學引入生活中,也可以在課堂上鞏固學生的能力。里面學到的知識就是回顧過去,學習新的東西。而在生活中學習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比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更深刻。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習知識并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初衷和最終目的。讓學生體驗生活中所學到的知識。通過使用它,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老師帶學生去春游,走到河邊,看到平均水深為1.5米,老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我們去游泳危險嗎?”這樣可以讓學生清楚。對危險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重新審視平均值的概念。當學生餓了的時候,你可以帶領學生去買食物。這時你可以問他們:“一條面包3塊錢,老師付了100塊錢,買了15個面包,現在我該給多少零錢呢?”生活中數學教學穿插情境,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進一步鞏固了知識。
總之,將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與生活來源的認識,使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達到《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理解數學、自然之間的密切聯系”。和人類社會,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總之,讓我們認真耕耘生命的沃土,讓多彩的生活成為數學知識的源泉,讓學習數學真正成為生活的需要、孩子的快樂。活躍的游戲。
參考:
[1]李本芳《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晚刊2013(09)151153。
[2]李慶水.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5(03)143,145.
[3]連瓊華《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博雅導航2015年末(02)35.
摘要:關于免費情景論文范例,您可以在這里免費下載并閱讀,為您的情景論文寫作提供參考。
參考:
1.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就是教育。 “生命就是教育”是陶行知提出的“生命教育”三原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認為:人生有教育的作用和價值;生活決定教育。 ,教育需要結合生活實際來進行。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實踐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現代教學中不斷深入,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創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法。與其他科目相比,小學數學枯燥乏味。抽象的解題模式阻礙了學生將數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僅按照傳統的解釋思路進行教育,很容易影響學生對數學的熱情。
4、數學模型思維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CLC分類號:G623 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88-02 通過在工作中仔細觀察和實踐,目前小學數學。
5.探究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 [摘要]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科學地學習,讓學生體驗、理解和應用探索問題的方法,培養創新能力。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重點討論的如。
六、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總結:關于情景教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建議,即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數學中。學好數學的興趣和愿望。情景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