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3W孵化器創業團隊緊張工作,記錄北京創新發展故事
前天,中關村3W咖啡館三樓的3W孵化器空間內,眾多創業團隊正在這里緊鑼密鼓地工作。本報記者 饒強 攝
如果你打開一個專欄
全國新聞戰線大型主題采訪活動“中國行·精彩故事”近日啟動。本報組織多名記者深入基層、群眾進行調研采訪。今天,我們推出《與新北京同行——深入基層、轉變工作作風、轉變寫作風格》欄目,為讀者講述實現中華民族夢想過程中的北京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首都也隨著祖國進步的鼓點奮力譜寫自己的發展篇章。在北京大地上,改革進程不斷加速,創新火焰熊熊燃燒,城市治理不斷升級,民生不斷改善。這些新成就、新變化,值得傾聽、細細品味。它們需要以“升級版”的形式被記錄和謳歌。 。
新時代的故事,呼喚新時代的記錄者,呼喚更響亮的中國聲音。我們記者將充分弘揚“走進改革”精神,落實“走進改革”要求,以發現的眼光,探尋中國真實具體的事物、有血有肉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情節。首都改革發展進程。同時,我們將不斷創新作品的表現形式,力求內容生動、文筆平實,用不同的風格為您展現不一樣的新北京,敬請期待。
3W咖啡占據中關村創業街南口黃金地段。
晚上10點40分,埋頭寫營銷方案的肖元雷合上筆記本,開始清理桌上凌亂的宣傳冊。
“不要留下任何東西。我們要把這里的燈關掉嗎?”服務員問道,他忽然發現,整個咖啡館的二樓就只剩下他一個人了。所有工作人員都安靜地等待他完成工作,然后才關門。
他辭去了哈爾濱穩定的工作,搬到了北京。他決定在中關村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大大小小的咖啡館里閑逛。但3W Cafe總讓他有歸屬感。
“你今天沒看到可愛的功夫熊嗎?”他興高采烈地問店員。
他提到的功夫熊是一家提供上門按摩服務的初創公司。它時不時來店里搞促銷活動,還為加班肩頸酸痛的人提供免費按摩。穿著毛絨卡通套裝、扮成功夫熊的年輕人常常看起來像一尊雕塑。動不動就玩行為藝術,成為3W Cafe的一處風景。
“我還在尋找我的伴侶,也許有一天他會端著咖啡出現在我對面。”像肖元雷一樣充滿希望的企業家不計其數千萬。他們在這家神奇的咖啡館里,隨時準備捕捉點亮夢想的時刻。
一家“為創業而生”的咖啡館
12日下午,3W咖啡館一如既往的難找。
點一杯咖啡甚至一杯免費的白開水,你就可以在這里與新晉程序員、設計師等各界朋友聊天一整天,分享你自己的精彩想法,即使這會讓你臉紅。令人愉快的。
這并不全是80、90后的專利。
1968年出生的劉煥清仍然喜歡喝咖啡,喜歡和比他年輕得多的人出去玩。 “只有當想法碰撞時才會產生火花。如果你爭論一些棘手的問題,你可能會想出新的想法。”他的第五個創業項目——3D袖珍博物館,剛剛收到了來自世界知名拍賣行佳士得的幾件樣品的試訂單。 ,并獲得天使投資。
漫步在這家三層樓的咖啡館里,你會感受到互聯網的氣息。
前臺,厚厚一疊3W咖啡館“大管家”、3W孵化器負責人關磊的名片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他的手機號和微信ID清晰可見。任何人都可以在幾分鐘之內找到他。
3W,以萬維網“www”的縮寫命名,于2011年8月6日開業,恰逢中國互聯網誕生20周年。
爬上樓梯。二樓的路演活動區和會議室,要么是創業團隊路演的地方,要么是金牌投資人為創業者提供免費課程的地方。
“經常有活動,而且是完全開放、共享的,總有新的收獲。”由于3W還在立方苑一角經營,江西小伙子袁如平就經常去那里。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和不熟悉的年輕人聊天,單打獨斗的焦慮感就消失了。
開放、共享的空間讓年輕人感到自由、無拘無束。 3W已逐漸成為創業者尋找合作伙伴的最佳平臺。 (重定向至第三版)
(接第一版)“這里年輕人很多,如果你有合適的,能給我們推薦一位建筑師嗎?三天后可以加入我們嗎?”人氣飆升的3W不斷收到互聯網初創公司的找人請求。
為什么不自己開一個招聘網站呢?不僅方便了渴望加入工作的年輕人,也方便了創業爆發期間對互聯網人才的迫切需求。
創業街開業后不久,3W喬遷新址,拉勾網同時上線。
誰見過這么火爆的招聘?
12月13日,3W Cafe迎來了新店開業以來最熱鬧的時刻。
背著背包的年輕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拉勾網舉辦的首屆網絡招聘風暴周。
熱鬧的招聘現場讓記者震驚——
根本不用提防你的競爭對手。所有招聘公司都緊鄰。如果求職者與一家公司合不來,他們就會轉身尋找下一家公司;
小茶幾的大小只夠放置最簡單的公司資料和名片,一不小心就會碰到別的公司員工的膝蓋;
求職者年輕的面孔充滿了青春的渴望,對薪資要求毫不避諱;
27歲的男孩蔡欽宇路過時決定趕緊加入。他舉起iPad尋找創業伙伴,打出“跪下求研發高手”的醒目口號,現場主辦方對他的“過激”行為報以寬容的微笑……
二樓酒吧附近的CEO區域,身穿白襯衫、藍色運動鞋、栗色休閑褲的榮昌電子袋洗CEO陸文勇已經被人圍住了。
“分配給我的時間只有40分鐘,沒有時間讓二十、三十個人一一交談,大家一起交流吧,我不用把電子袋洗的故事重復幾十遍, “我的朋友們不用等一個多小時。”本來應該進來面試的人都被邀請進來了,一對一的面試會議變成了高效的臨時說明會。
“我現在就給你報價!”簡短的采訪結束后,陸文勇向對面的江西小伙子袁如平伸出了溫暖的手。
12號網上投簡歷,13號面試成功,16號正式加入e袋洗。小袁的火箭速度在傳統行業簡直難以想象,但在3W主辦的拉勾網線下招聘會上,卻是司空見慣。 。
高效、快速,滿足了大批創業公司對人才的渴求,也是邁向全球創新中心的中關村的常規節奏。
從去年7月上線到現在,連續三輪融資,總計超過3400萬美元,已經讓拉勾網的身價超過了3W Cafe本身。一度陷入虧損的3W咖啡咸魚扭虧為盈。
至此,3W咖啡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商業模式:咖啡館、招聘平臺和孵化器。為了生存深耕互聯網,3W在服務創業者的同時,也成長為一家有競爭力的新公司。
這一切的轉折點始于去年6月創業街的開業。當中關村管委會建議3W租下這間1200平米的三層店面時,聯合創始人之一包愛樂感到內疚:以前200平米的小店根本交不起房租。這么大的店還能活下去嗎?
然而,創業街創業服務平臺聚集的強大輻射力很快就展現出了聚集人氣的魅力。閑逛到這里的年輕人不經意間就愛上了3W。比咖啡的味道更能留住年輕人的,是拉勾網極快的招聘效率。所有職位都有實際薪資水平。無論是否能拿到offer,每份簡歷都必須盡快得到回復。不用擔心它丟失。
隨著咖啡館越來越熱鬧,拉勾網順勢推出了不定期的現場招聘會。有機會與首席執行官面對面交談、尋求職業建議甚至受到賞識,使得拉勾網咖啡館的招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歡迎。
窗外的霓虹燈陸續亮起,求職者和老總們仍戀戀不舍。
“我們一天就收到了上百份簡歷,其中高質量的簡歷還蠻多的。”夜色中,東方嘉禾創始人兼CEO尹劍波一口氣念出了十幾個人的名字,一邊走出咖啡館,一邊和人力資源經理商量著。最后面試的時間表。
小工作站里的大夢想
綠墻、綠植一望無際,咖啡廳三樓的孵化器充滿了生機。
記者到達時,已是午飯時間。幾碗裹著保鮮膜的食物被帶進了房間。鄰近的幾個創業團隊開著輕松的玩笑。一肉二菜的飯盒在這里只收成本價。
對于手頭拮據的創業者來說,3W幾乎為他們節省了每一分錢。入駐孵化器,每個工作站每月租金為999元。然而,在地價昂貴的中關村,如果你想擁有一間辦公室,每月的租金至少要幾千元。
免水電費、免上網費、免費海量云存儲空間……各項措施大大降低了創業者的開支。
每周工作7天,從早上10點工作到晚上8點、9點,沒有一分錢工資——這已經是26歲的嚴恒嘉一個多月的處境了。
“我們倆一直都有創業的沖動,工作站注冊政策讓我們更加堅定了邁出這一步的決心。”肖燕和他的合伙人曾鵬軒正在申請注冊一家名為拜克科技的公司。注冊地址為海淀西街70號3-68號。
3-68是小燕在3W咖啡租用的工位號碼。您只需一個工作站即可注冊一家公司,無需設立辦公室。這是中關村出臺的一項支持創業的政策。 2013年2月首先在海淀公園試點,隨后在中關村一區16個公園全面推廣實施。
位于三樓的3W孵化區迄今已孵化初創企業20家,總投資達2億元。
“不要為了‘光環’而創業,不要為了賺錢而創業,不要為了‘趕潮流’而創業”“創業的唯一理由是給你夢想一個實現的機會”一個工作日的下午,3W咖啡二樓正在進行路演,大廳里擠滿了人。在觸動心靈的開場白后,著名投資家陳大同的講座開始了。
作為兩家赴美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和華山資本的創始人,陳大同不僅擁有令人敬佩的成功創業經歷,而且對投資行業了如指掌。他的“粉紅”般的靈感,即使是寥寥數語,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此珍貴。
超過160位重量級企業家和投資人成為3W股東和導師,讓“高價值”的投資人講座和公開課在這里持續進行,每月數次。入駐3W孵化器的創業團隊將優先接受講座。
“我很清楚創業者可能會遇到哪些彎路,希望我的經驗能夠幫助到他們。”這也是陳大同經常光顧3W的主要原因。分享智慧如此貼近公益,是3W作為創業服務平臺的最大魅力。
目前,約400平米的孵化面積內,已有15家初創公司在運營。最大的公司占據八、九個工作站,最小的公司只有兩、三個工作站。完全無分區的設計,讓所有創業者緊密相連。這種相互支持的感覺驅散了創業的焦慮和孤獨。思想的碰撞甚至可能直接創建一個新的合作伙伴團隊。
深夜11點,3W終于安靜下來,但創業街這一夜卻沒有睡覺。
不滿足于一目了然的平凡生活,渴望通過創業實現自我價值——這就是中關村獨特的創業文化,無數偉大的夢想將從這里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