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側 32 號街坊保護更新,打造金融街坊和蘇式生活體驗街區
32號鄰居,好消息不斷
古城西側32號坊是明清時期衙署聚集地。基本延續了明清以來的名稱、走向、格局,各種歷史文化遺存散落各處。
2022年,32號街區保護更新獲批為第一批省級城市更新試點項目之一。目前正在按照古城“金融街區”和蘇式生活體驗街區的定位進行建設,并不斷加建新的項目。
道前街170號江蘇檢察院舊址,自明代以來一直是政府辦公的重要場所,是省級文物保護建筑。自實施文物保護修復、基礎設施完善、環境整治、景觀綠化完善整體改造以來,位于舊址西側的“千紅痕”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博物館已向市民開放游客人數,有347個展覽。宋元明清時期珍貴的雕漆藝術品及漆香盒。
除展覽外,還推出了“文化體驗+”非遺手工藝體驗,并開設了漆器主題文創店和花園茶館,讓市民和游客深度領略蘇式風情。生活,探索古城的獨特魅力。
與美術館一墻之隔的園林,匯聚了亭、樹、水、石等各種古典元素,融入古城肌理。一進花園旁邊的房子,就有新中式茶飲店和文創產品空間。一個邀請市民和游客進來、坐下來親自體驗的商業載體。
古建筑老房子→“金融大院”
劉家位于32街廟巷14號,坐北朝南,三進。這里曾是清末進士葉氏的家。 20世紀50年代,這里是懷永茂樓主人劉克誠的住宅。經過時間的洗禮,昨天(10月13日),這座房子迎來了新的使命:新銳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萬牛資本正式入駐。
今年5月,以32號街坊為主體打造的“金融街區”正式啟動,旨在引入銀行、投資機構、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典當行、金融公司等多元化業態,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支持制度,推進金融集群建設。
花瓣里30號→蘇式生活館
近日,位于花瓣巷30號的蘇式生活博物館(蘇軾館)正式開館。整個房子作為蘇作展廳,展示蘇州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文化藝術品和古建筑模型。蘇州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體驗活動也會不定期舉辦;同時,展廳融入了茶藝表演、小吃制作演示、數字沉浸式體驗等互動項目。蘇食館還利用改造后的部分空間,開設傳統蘇邦美食體驗館,舉辦“巷子里的家常味道”烹飪示范活動,還原正宗的傳統蘇邦美食和傳統民間小吃。
八打連巷 6 號 → 保健中心
花瓣里6號的傳統民居位于市級保護建筑曹滄州寺旁邊。改造裝修從今年5月份開始,9月份竣工。下一步,花瓣里6號的傳統民居將改造成“中醫診所+優質養生診所+養生藥膳”三合一養生中心,弘揚蘇州傳統養生——保護文化和中醫藥文化。
便民改造也在同步進行:位于32號座的八打蓮巷1號社區,建于2000年前,三棟房屋94戶,多為老人。去年2月,隨著社區改造升級工程啟動,引入加梯工程,并與社區整體綠化相結合,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又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
全新32號小區
正向我們走來
以后去蘇州古城
再來一張
一個值得品味和沉浸其中的社區
創新機制重新開發低效土地
近日,位于北苑路的地鐵文化創意園改造項目完成土地轉用手續。該地塊性質由原來的倉庫用地轉變為商業用地,成為全市首個完成低效用地“工改商”再開發試點的項目。項目。
地鐵文化創意園改造工程位于蘇州古城東北角。在歷史的進程中,逐漸形成了以紅磚素墻、人字瓦屋頂為主的倉庫建筑群。 2003年以后,繼續作為Function Group旗下美羅廣場的倉庫使用。 。
為盤活利用北苑倉庫,功能集團將于2023年進行建筑改造,建設地鐵文創園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儲存”舊時光,打造“新天地”。在建筑改造過程中,我們堅持修舊如舊,并將新潮時尚的設計植入到內部空間中。業態引導由原來單一的倉儲功能,轉向聚焦數字服務業、智慧高端商業等方向,集精品酒店、特色餐飲、全球時尚奢侈品展示等為一體。
此次土地變性手續的完成,也是盤活利用現有土地、突破現有時代低效土地再開發的一次實踐。
兩項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近年來,蘇州市積極引導城市微更新工作,出臺了相關更新建設指南:圍繞宜居區、袖珍公園、活力街道、魅力街角、特色空間、藝術空間六類空間,微更新建設-分類提出更新目標,在內容和技術指導上明確了四種微更新模式:“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基層主導、社區共治”、“政府引導、企業參與”、“ “社會組織主導、多方共建”,持續推進城市微更新。更新工作。
近日,住建部公布了全國第三批城市更新行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蘇州“積極引導城市微更新工作”和“支持既有建筑功能轉換”的兩項經驗得到住建部認可并在全國推廣。
持續更新和驚喜
可以想象的是
更加迷人宜居的蘇州
向我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