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中央大街:一條傷痕累累卻無比體面的百年老街
走在哈爾濱中央大街上,首先讓我吃驚的并不是那些形態(tài)各異、令人心寒不已的巨大冰雕,而是街道兩旁一排排百年老房子。沒錯,整條街都是歐洲各個時期的老房子,每一棟房子都像是一位與歲月抗爭過、如今已洗去渣滓的老人,身上有或長或短的裂痕,這些裂痕都經(jīng)過精心處理,擦拭得干干凈凈。如果仔細聽,還能聽到沉重的心跳聲。真是一條以傷痕為傲的街道啊!
這條古街始建于1900年,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的精髓,可以看到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18世紀的折衷主義、19世紀的新藝術(shù)運動,以及最古老的拜占庭風格。71棟風格各異的建筑共同矗立在這條1400米長的街道上,交織著歐洲文明的幾個關(guān)鍵時期。
中央書店靜靜地坐落在街角,是街道完美的起點,是遺產(chǎn)的象征。書店門頭上方的墻壁剝落,看上去飽經(jīng)風霜,不需要修繕或點綴,或許它知道,美麗源自內(nèi)心的自信與豐富。總覺得這里應該藏著許多絕版的舊書。
拖著行李箱走在花崗巖鋪就的街道上,看著兩邊歐式風格的建筑和雕塑,安德烈耶維奇的店是整條街上最耀眼的一家,棕黃色的外墻在凜冽的寒風中格外醒目,讓人感覺暖洋洋的。纏繞在墻上的電線和電表裸露在外,卻排列整齊。透過干凈的廚房窗戶,可以瞥見店里擺放的俄羅斯特產(chǎn)和紀念品,隱隱約約飄出俄羅斯音樂。
中央大街127號是著名的塔多斯西餐廳,它成立于1901年,想必是最早入駐這條街的商家之一。墻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哈爾濱市不可移動文物:聯(lián)誼酒店舊址”。望向墻基,上面的裂痕觸目驚心,但樸素的外表掩蓋不了百年積淀的耕耘。
是不是每一個傷口都隱藏著一段未講完的故事?傷口在城市蔓延,驕傲與包容也蔓延。沒有璀璨的燈光,沒有巨型的LED屏幕,沒有玻璃反光污染。細膩的雪花在落地前融化,地面的方正花崗巖上覆著一層薄薄的冰。這是一場歸家之旅。
道里秋林公司舊址始建于1914年,為磚木結(jié)構(gòu)、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筑,曾是一家百貨公司,現(xiàn)已成為Klaid珠寶店。很難想象一家高端鉆戒定制店有著如此不起眼的外觀,但它卻在這里存在了100年。二樓延伸出一個小露臺,面朝大街。100年前,是否有一位身著長裙的女主人走出家門,倚在露臺上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裂縫從地面爬到二樓,電線從窗戶下穿過,這是時間的饋贈,如果用任何現(xiàn)代裝飾來裝飾,都是對神的褻瀆!
人家說來中央大街一定要嘗嘗麥迪爾冰棍,也是老字號了。奶油香草味冰棍5元一根,特級冰棍3元一根,價格便宜,柜臺前總是排著長隊。冰天雪地里,人們手腳凍得毫無知覺,卻互相擁抱著吃冰棍,很刺激很爽快,玩得不亦樂乎。味道也別具一格!
“圣索菲亞大教堂”是這次旅行我最期待的地方。嚴格來說,它不屬于中央大街,但步行過去也只需要10分鐘。我無數(shù)次在腦海里描述過它的樣子,但當它突然出現(xiàn)在大街小巷的小廣場上時,我還是感動得說不出話來。語言變得無力,所有的文字都破碎了。它看起來那么小,卻又那么氣勢磅礴,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這是一座古老的拜占庭式教堂,紅磚橫著、豎著、或環(huán)著疊砌,層層覆蓋整個教堂。主建筑頂部是巨大的洋蔥形穹頂,統(tǒng)領(lǐng)著大小不一的四翼綠色帳篷。金色十字架指向天空,映襯著紅墻綠頂。整體布局錯落有致,典雅莊嚴。屋檐和帳篷頂?shù)纳徎ㄗ细采w著一層白雪,為這份莊嚴之美更增添了幾分敬畏。
繞著教堂走一圈,愛上了那粗壯的門柱,和那高而細的窗戶,紅色的磚塊仿佛有種靈性的氣息,讓教堂的造型顯得繁復而宏偉。
不過教堂內(nèi)部如今已成為博物館,展出“哈爾濱城市建設(shè)規(guī)劃展”,不再作為教堂使用。雖然不再使用,但依然能清晰的看到它輝煌的影子。墻面是極淺的灰藍綠色調(diào),剝落嚴重,顯出滄桑。藍綠色的花紋順著拱門蔓延,攀上高高的圓頂,細膩細致,看得出它原本的顏色應該更鮮艷,但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光澤已經(jīng)褪去。
它默默地注視著來來往往的人們,并告訴你: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是過往往事的積累,是歷史的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