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兒童亞健康竟有如此嚴重的負面影響,家長們要警惕了
亞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蘇聯學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是指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第三種狀態即亞健康,又稱第三狀態、疾病前狀態、亞臨床灰色狀態等,是動態變化的一個特殊階段。
與成年人相比,兒童主要存在身體亞健康問題,這會對其健康成長,以及家庭、社會乃至國家的未來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上海著名中醫程家政教授認為,兒童健康管理應由兒童健康管理專家牽頭,兒科專家、兒童保健專家、兒童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專家等參與,與兒童、家長、幼兒園、學校、社會互動。通過對兒童生理和神經精神發育、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心理狀態等的調查和監測,及時發現和針對兒童亞健康問題、不良生活行為習慣,提出個性化、全方位的兒童健康方案。丁門出身的程教授認為,關注兒童亞健康,重在早發現、早預防,調整人體平衡才是最關鍵的。
識別兒童亞健康
什么是身體亞健康?
兒童亞健康狀態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頭發枯黃、體重下降、挑食厭食、煩躁不安、嗜睡、氣短、發育遲緩、上課長時間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咬手或鉛筆等。
造成孩子亞健康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孕期營養不良,另一方面是后天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影響體質,導致孩子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是正常孩子的2倍,腹瀉的發病率更是高達正常孩子的3倍,極易引發各種疾病。
什么是心理亞健康?
兒童心理亞健康現象多發生在學業壓力較大的初中生身上。
由強迫性、敵對性、人際敏感等引起的焦慮,長期受這種持續性焦慮情緒影響,不能自行調節,從而影響正常生活,是一種心理亞健康狀態。
兒童亞健康的日常調理
1.飲食調整
飲食調節,就是進食要適量。
一個是指吃飯的量,一個是指吃飯的時間。
所謂飲食適度,就是定時定量地進食。
量化,是指進食量要適度、恰到好處,以脾胃承受為度,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人體能及時得到營養供應,生理活動能得到保證。
定時,就是吃飯要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進行,定時吃飯可以保證食物有序地消化、吸收、分布到全身。
另外,飲食要全面均衡,孩子食物要多樣化,葷素搭配,保證蛋白質的供應,維生素的攝入充足,適當補充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偏食、厭食。
2.睡眠調節
睡眠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主要形式,也是調節各項生理功能的重要環節和維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勞、保護大腦、提高免疫力。
孩子課業負擔重,長時間用腦,良好的睡眠能給大腦供氧,保證學習和生活中精力充沛。良好的作息時間至關重要,每天睡眠時間應為6-8小時,最好能睡一個小時左右。
3. 體育
健身運動可以調整人體的身體和精神狀態。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形式。
但運動也要遵循以下原則:因人而異、因時制宜、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防止意外傷害。
適度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有利于氣血的運行,從而增強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4.心理調節
心理調理是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技術,通過語言、行為以及周圍環境等對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兒童進行啟發、教育和建議,以緩解兒童的心理壓力。
可以通過:語言引導、共情、暗示等方式。
適當增加心理宣泄的渠道,保持心理平衡,可以保證孩子始終得到一些良好的精神寄托,避免陷入強烈或持久的情緒波動狀態,對孩子健康、穩定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十分有益。
兒童亞健康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對健康需求的增加而提出的一個概念。幫助家長認識亞健康及其危害,可以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識,樹立健康觀念,減少各種有害因素,進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兒童亞健康的后果比成人更嚴重,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亞健康的危害比成人更大,是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如果不及時干預,可能進一步發展為疾病。
兒童亞健康狀態容易引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代謝系統等疾病,采取積極措施可使機體恢復健康狀態。
爸爸媽媽們,請注意孩子的亞健康狀況!
作者簡介:沈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美國認證協會認證企業內訓師(CEIT)。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訪問學者。上海市中醫專科醫生;孟河醫派第四代傳承人;上海徐氏兒科流派第五代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