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跑馬拉松,不注意這些細節,小心受傷
近年來,馬拉松賽事在全國越來越火爆,加入跑步圈的人也越來越多。如果你只是湊熱鬧鍛煉自己、玩得開心,那么你在馬拉松比賽中很可能拿不到好成績,重要的是參與。但如果你熱愛跑步,參加馬拉松也是你的目標,也想跑出好成績,那么你一定要注意以下細節,尤其是第一次參加馬拉松的人,更要仔細看看。所以才說不建議普通人跑馬拉松,因為最后受傷的會是你。
1. 跑步前沒有進行跑步量訓練
馬拉松全程距離為42公里195米,半程馬拉松則超過21公里。如果日常生活中沒有一定的跑步訓練,想在馬拉松中跑出好成績,那是癡心妄想,更有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傷。因此,參加馬拉松前,至少要訓練半年到一年。對于初學者來說,可以從3公里開始,然后挑戰5公里。當你能輕松跑10公里,偶爾跑20公里的時候,自然就可以參加馬拉松了,而且狀態會更好,身體也有足夠的耐力支撐全程馬拉松。
2. 跑步前沒有計劃或目標
所有熱愛跑步的人都是從3公里、5公里,然后10公里開始的。所以,我們想要跑得越來越快,耐力更強,必須要有方法,懂得設立小目標,才能快速提升自己。正常情況下,每周增加跑步量為平時的10%左右是比較合理的,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每周增加0.5公里或者1公里就可以了。當然不是連續增加,圈內有個規律:加3退1。也就是加了3次之后,第4次跑的時候就減少量。如此反復,一步步增加。所以建議根據自己目前的跑步體能,制定一個計劃目標,每周跑多少公里,增加多少,一步步實現目標。
3.跑步前沒有調整心態
對于初次參加馬拉松的新手來說,既興奮又緊張。你既想表現好,跑完馬拉松,拿個好成績,又擔心身體健康,壓力越來越大。這種不良心態會影響跑步狀態。其實初次參加馬拉松,應該還是比較吃力的,要調整好心態,保持清醒。初次參加馬拉松,就隨便跑,能跑多遠就跑多遠,不要太刻意追求。雖然有目標,但初次參加更多的是參與。
4. 跑步過程中,不要休息,堅持到最后
對于一個馬拉松新手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對自己的挑戰。所以在幾十公里的馬拉松過程中,如果身體開始感到疲勞,呼吸變得急促,體力開始耗盡,小腿開始酸痛等等,當身體向我們發出信號,我們真的堅持不下去了,我們應該立即放慢速度,快走,慢走,讓身體放松下來,得到休息。不要勉強自己,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為跑馬拉松而受傷。沒有人規定馬拉松必須跑多快,必須跑完比賽。
如果你想挑戰自己,你也要懂得保護自己。
5. 沒有意識到跑步過程中的身體傷害
我記得有一場馬拉松,2萬名參賽者中,有1.2萬多人接受了醫療救治,其中肌肉抽筋9838人,扭傷1743人,暈倒306人,擦傷194人,腹痛107人,暈厥20人,危重5人。所以千萬不要忽視馬拉松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腿痛、膝蓋痛、抽筋、心律不齊等,一旦出現,應立即停下,尋找就近的醫護人員進行搶救。
6.跑步時不要喝水
我們的身體對水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長時間跑步的時候。跑馬拉松的時候,如果感覺口渴,身體感覺透支了,記得喝水,不然很容易脫水。當然,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在尿液呈深黃色的時候多喝水。
7. 不了解跑步后的恢復期
馬拉松畢竟是40公里的長距離比賽,需要很強的耐力,就連很多高手跑完馬拉松后,身體也會受到一些損傷。所以跑完后一定要注意拉伸,以及之后的恢復期。跑完后還是要給自己定一個計劃和目標,多做力量訓練,適當減少跑步量,讓身體先放松恢復。跑完馬拉松也是人生一大體驗,跑完后恢復期做好了,下一場馬拉松會發揮得更好。
馬拉松是一項耐力要求較高的長距離跑步運動,一般人如果沒有規律跑步、沒有一定的跑步訓練,不建議參加馬拉松。當然如果只是想參加、玩玩也是可以的。但恐怕跑過馬拉松之后,你會開始更加熱愛跑步。所以,我們需要有方法、有計劃、有目標地訓練自己,跑出屬于自己的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