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萬人都在做的事,你竟然還不知道?
第三方數據公司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中國在線音頻行業研究報告》認為,2019年,中國在線音頻行業市場規模已達175.8億元,用戶規模達4.9億人。兩大音頻平臺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16日,喜馬拉雅主播數量突破1000萬;截至2019年11月,荔枝主播數量約達590萬。
與傳統電臺主持人相比,他們不需要接受專業培訓,甚至不需要全職工作,只需要一個安靜的角落、一個麥克風、一臺電腦,或者簡單的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開始在線演講。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明顯草根,更有個性,制作的內容豐富多樣,符合當下年輕一代的多元審美。比如,在你郁悶的時候給你講笑話逗你開心;在每個失眠的夜晚哄你入睡,成為你的虛擬男/女朋友;在你寂寞的時候,也會陪你聊聊愛情的酸甜苦辣;又或者,在周末,用聲音帶你去一個遙遠的地方旅行……在網絡電臺的世界里,人們不看外表,只聽聲音。聲音成為情感上連接網絡兩端人的一根線索。
同時因為這個行業準入門檻低,競爭也比較激烈,流動性大,只有少部分主播能成為平臺的頭部主播,擁有較多的資源和收入保障,并能以此為生,大部分主播還在兼職,沒有穩定的收入,懷著對聲音的熱愛慢慢向前探索,但熱情總會枯竭,沒有觀眾和平臺的支持,很難繼續下去。
這次,我們邀請了《續都》主持人夏翼,采訪了幾位不同類型的網絡聲音主持人,看看這些“聲音”背后是怎樣的生活。
▲本文所有采訪對象的音頻混錄(后期制作/夏毅)。
01.
?@夏毅,文藝廣播電臺主播,從事主播行業7年+
▲這是夏乙與攝影師朋友陳凡旅行歸來后的作品。文字及錄音/夏乙攝影/陳凡。
平時我都是用聲音陪伴粉絲們,這次能用文字與大家在一起我很開心。
我是一名文藝主播,喜歡講述旅行故事,分享有趣的人,分享日常生活的美好,也為高德地圖做過旅游景點報道。
小時候因為喜歡深夜電臺,所以就夢想當一名主持人。大學期間,網絡電臺流行起來,我也趁機在一些音頻平臺上發布自己的音頻作品。
大學畢業不到半年,我就因為粉絲過萬而被某語音平臺簽約,成為了一名全職主播,熱愛的事情成為了工作,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做主持人讓我在畢業后的幾年里過上了自由職業的生活,也實現了賺到第一桶金的目標。我現在把日常生活安排得很隨意,除了每周制作兩三檔節目,也會寫一些文章。我通常在下午三點后或深夜拉上窗簾,在漆黑的房間里只打開一個星星形狀的紙燈籠,在一小片明亮的光線下錄制節目。這是一段只屬于我一個人的浪漫時光。
▲夏乙每天晚上都會在安靜的空間里,用麥克風和電腦錄制節目來消磨時間。
做主持人這些年,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當錄音平臺轉型做直播平臺時,我很難適應直播。我一直很抗拒做直播,后來我和平臺解約,做起了全職錄音主持人。沒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我開始有意識地尋求和不同平臺的節目合作。
我的粉絲有六十多萬,主要是熱愛旅游、熱愛生活的年輕人,年齡跨度很廣。我一直堅持用原創寫作來表達自己,節目內容80%都是我自己的原創文字。那些愿意停下來聽的人一定是我的心靈朋友。我珍惜每一個這樣的個體,我靈魂的共鳴。
聲音是我與整個世界相連的一個點,我走進了很多人的心里,我登上過報紙,在很多人面前演講分享我的故事,還擔任過朗誦比賽的評委,獲得過很多榮譽。在公司當簽約主播的時候,我遇到現在的丈夫,也是機緣巧合。可以說,我的生活因為聲音而變得更有意義了。
至于我的聽眾們,他們通過我的故事去到遙遠的地方,遇見了許多消磨時光的人,讀到了不同的好書,平靜了自己躁動的心。最近有一位聽眾寫信給我說:你的聲音和文字,讓我對旅行有了最初的期待和幻想,讓我感受到了聲音的意義。
我和聽眾們有很多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聽眾,她曾經想自殺,患有抑郁癥。因為我的節目,她開始尋求幫助,去醫院治療。她通過電子郵件和我保持了一年的聯系,告訴我她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直到有一天,她不再給我寫信,我知道她沒事了。此外,我的聽眾們自發做了一本漂流書,寫下他們想對我說的話。到目前為止,這本漂流書已經在聽眾中傳閱了一年多,仍然在漂流。我很期待收到它。
互聯網總是瞬息萬變。如今,視頻直播已成為2020年的潮流。我不知道我的錄音電臺未來會是什么樣子,但我相信安靜的廣播永遠存在。聲音是安靜的伴侶。它有視頻無法給予的優勢,我會一直走在這條路上,永遠不會厭倦。
我并不反對短視頻這種溝通方式,只要傳達的內容和理念符合我的內心,有機會我都愿意去嘗試,只要目的一致,形式不必拘泥。
為了彌補專業上的不足,今年9月我會去北京進行為期一年的播音主持培訓。我會繼續寫作,希望出一本屬于自己的有聲旅行書,帶領聽眾去旅行,有自己的小團隊做更多的有聲項目。長遠目標是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永遠忠于內心的方向,自由自在地生活,好好浪費這一生。
02.
?@青木,幫男友睡覺的主播,從事主播行業4年
▲清牧的3D助眠音響和香脆好聽的旺旺仙貝。
我目前做音頻、視頻直播和錄播,月收入過萬,足夠養家糊口了。
在當主播之前,我從事過聲音相關的工作,做過主持人、司儀,組建過配音俱樂部,制作過廣播劇。
后來我做聲音主播主要還是因為對聲音的熱愛,想著既然能做自己擅長、喜歡的事情,還能賺到不錯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一名催眠主播,我會提前準備好一些故事或話題,睡前在直播間和大家互動。粉絲們很會調侃我。因為我是深夜催眠電臺主播,所以熬夜是必須的。我每天晚上十點會準時直播,直播時長3小時。白天起得很晚,下午規律健身,回來后會上傳一些錄制的節目。
直播主要利用道具發出的聲音來錄一些白噪音,比如把沙漏放在麥克風附近,或者把一根鵝毛棒放在麥克風前摩擦發出聲音。這個過程需要不斷更換道具,還要自己說話,有時會感覺有點忙亂。我還會用聽診器讓觀眾聽我的心跳。
做主持人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對一件事保持長時間的專注與堅持。日復一日的直播,難免會失去創意,心神疲憊,還要面對聽眾的離別與重逢,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很難。
為了克服這些困難,我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不直播的時候,我學日語、古箏,健身,讓自己處于一個進步的階段,這樣才能保證心靈的豐富。
我目前有50多萬粉絲,很多學生、失眠的人、壓力很大的人,每天深夜都會守在我的直播間,通過我的內容,他們能緩解壓力,睡得更好,我也收獲了他們對我的喜愛。粉絲和主播的關系,也是一個互相陪伴、互相進步的過程,我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一個主播,我要和粉絲保持一個比較大的距離,大部分時間,我都會和他們打成一片。
▲我收到的生日禮物。
在我第一個生日直播的時候,我收到了一份我會珍惜一生的禮物。他們用四本厚厚的筆記本,從國內快遞過來。大家互相分享,寫下我的聲音給他們帶來的幫助和陪伴,以及他們對我的話語和祝福。然后在我生日那天,他們把它們傳給了我。打開的時候,我感動得哭了。這讓我感覺到聲音之間有溫暖和力量。
我覺得存在就是因為有需求,語音直播有視頻直播無法替代的東西,我暫時不想做視頻直播,因為視頻直播可能不能讓觀眾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聲音上。
▲青木工作時的狀態。
03.
?@葉子,情感主播,從事主播行業7年
▲葉子為班上的學生錄制的音頻。
我從2013年開始主持到現在,大部分都是在做錄播,嘗試做直播也有一年左右了。
我現在的工作是初中英語老師,從來沒想過做全職主播,因為主播只是我的個人愛好,只是想通過做主播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所以我覺得主播的收入不是特別重要。
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播音主持,剛開始做主持人的時候還是個學生,剛開始做節目的時候,會在網上找一些短篇小說讀,沒有后期,就直接用手機錄下來,放音樂,朗讀,然后放到音頻平臺上,慢慢就有人關注了,我也非常享受錄音頻的過程。
我基本上都是利用每天晚上下班回家的空閑時間錄制節目。我錄制的故事有些是我自己寫的原創故事,有些是獲得其他作者授權的故事。比如我會關注一些情感公眾號,我會選擇一些能引起我共鳴的故事來講述。這樣,我在朗讀的時候就能傾瀉出自己真實的情感,聽眾也會更有同理心。
我剛開始做節目的時候,并沒有特別定義自己的節目類型,后來發現情感類的文章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就確定了這個方向。
做直播最初的一兩年,我發現無論是節目內容還是粉絲增長速度都進入了瓶頸期,感覺很難再有進步。那時候我還不想放棄這份副業,就主動聯系平臺,他們會幫我分析后端的數據,看看我的受眾群體更喜歡哪些類型的節目。
然后根據平臺提供的數據,結合我自己的特點,對節目做了一些調整,也和粉絲們進行了互動,問他們希望從節目中得到什么,喜歡什么樣的節目。
我目前有70多萬粉絲,大部分都是學生。做主播只是業余時間做的事,并沒有花什么心思去維護粉絲。我目前有兩個粉絲群,偶爾會和他們聊聊天。
我覺得我和粉絲的關系是平等的朋友關系,我們在生活中有些交集,我愿意給他們講故事,他們也愿意通過這些故事得到一些治愈,聽眾分享的故事也會讓我對生活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們之間的關系是互相治愈的關系。
我對直播沒什么大的想法,作為一個純粹的聲音主播,還是想用最原始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心靈的共鳴或者慰藉,也是因為對聲音的熱愛和堅持,想通過聲音給更多的人帶來美好。
做主持人7年,我一直都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未來希望能豐富節目類型,有不一樣的欄目,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讓我的節目能被更多聽眾喜歡。
04.
?@搞事兒,直播脫口秀主持人,從事主播行業3年
▲一則惹是生非的脫口秀視頻。
在做直播之前我是一名警察,很早以前朋友就說我聲音好聽,也玩過一些音頻APP,后來工作上出了點問題被迫辭職,剛好當時用音頻APP開通了直播功能,就趁這個機會開始做音頻直播。
我直播用的段子都是自己編的,每天直播2-3場,每場大概4-5個小時,準備內容大概需要6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就用來吃飯、睡覺、健身了,畢竟坐的時間長,身體需要保養。
對我來說,直播最大的挑戰是控制自己的心態。畢竟直播不是傳統行業,未來是未知的,跟我之前的工作有很大不同。而且我的收入完全靠聽眾打賞,也是波動的。這些都導致了我極度缺乏安全感,心態也不穩定。后來通過不斷加深對直播的理解,提升自己的能力,我逐漸好起來,謀生也不是太難。好在直播的收入還不錯,至少讓我有了買房的希望。
粉絲增長瓶頸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畢竟有新粉絲才有活力,才有繼續發展的可能。每個直播平臺都有局限性,下一步會嘗試多平臺發展,也會做錄播。
我的粉絲有三萬多,不算多,主要都是18-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仙女居多。為了吸粉,我做的事情很簡單很粗暴,就是做一些精品節目。一般平臺會有推薦位之類的曝光和推廣資源,拿到手之后,我就盡量做一些優質內容,吸引新的粉絲。維護方面,我其實很少跟粉絲線下交流,我覺得線上互動很重要。線下,我還是想留一點隱私空間。
我一直把聽眾們稱為父母,供養我衣食。我把自己當成一個靠手藝謀生、靠內容賺錢的工匠。我堅守自己的原則底線,與聽眾的關系簡單而不逾越底線。雖然這可能會影響我的收入,但從長遠來看,這對我的發展更有利。
我的節目能帶給聽眾的是陪伴,是一扇窗戶,是溝通的渠道。時代在前進,心靈的溝通卻越來越難。聲音就像黑夜里的一盞蠟燭,讓我和聽眾們照亮前行的方向。
我直播間里有位聽眾,她當時正在準備考研,對時事不太了解,后來聽了我的新聞節目,結果考得還不錯,她很高興。她跟我說這件事的時候,我也很高興,感覺自己幫助別人處理了人生大事,很有成就感。通過這件事,我發現了我的工作、我的聲音的社會價值和意義。
今年主播的職業生涯顯然沒有前兩年那么順利,因為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平臺,競爭激烈,受眾更加分化,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視頻直播的火爆,導致音頻直播的收入逐漸下滑,隨著音頻??平臺的增多,競爭也會更加激烈。2017年、2018年整個行業的高收入應該不會再出現了。音頻直播未來應該會逐漸走上正軌,逐漸從新興行業變成傳統行業,收入模式會更加多元化,適合不同的主播。
我也想過轉型做視頻主播,未來也不排除做這個的可能,畢竟現在直播帶貨很火,未來等音頻方向發展好了做大了,粉絲多了,我也會偶爾做幾段直播帶貨,增加收入。
未來我想成立自己的錄音棚,人多力量大,很多想法都能實現,更利于我自己的發展,也方便我錄播,畢竟我自己一個人做策劃、文案、錄音、剪輯、推廣、直播,太難了。
▲大部分音頻主播都不愿意露面。
本文作者是夏伊,語音主持人、作家,一個行走在愛與美中的南方女孩。伊拉圖,一個成長中的理想主義者。
本文中的受訪者照片、音頻、視頻資料均由受訪者提供,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