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咖啡行業變革:疫情與瑞幸事件如何重塑消費者行為與市場趨勢
極光研究近期發布的《2020年咖啡消費市場洞察報告》顯示,疫情加速了咖啡飲用者消費習慣的改變,咖啡業務正在走出咖啡館;國內消費者對高性價比咖啡的需求突出,飲用場景逐漸多元化。業內人士認為,便利店的咖啡消費模式充分迎合了這些趨勢變化,可能成為消費者轉向的另一個咖啡陣地。
據北京企業評價協會統計,COVID-19疫情期間,國內咖啡服務行業倒閉率達到83.3%,明顯高于其他細分餐飲行業。星巴克還不得不關閉全國一半以上的門店。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有兩種選擇,一是改用速溶咖啡,二是從線下其他地方獲取現磨咖啡。
在這個非常時期,全國大部分連鎖便利店依然營業,成為消費者購買現磨咖啡的首選。他們可能第一次嘗試便利店咖啡,發現價格是咖啡店價格的一半以上。星巴克一杯均價在30多元,便利蜂、全家、7-11等便利店咖啡價格在10元左右。
極光研究顯示,只有不到20%的消費者能夠接受單杯價格在30元以上的咖啡。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選擇咖啡時更加注重性價比。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瑞幸爆發后,消費者沒有走進星巴克,而是選擇了便利店。 《北京商報》報道稱,4月份以來,便利蜂咖啡銷量大幅增長,平均單日銷量同比增長21%。有的寫字樓店每天銷量超過200杯;與此同時,好鄰居也在加緊咖啡升級。該計劃預計于四月下旬啟動。
咖啡生意遷出咖啡館還有一個原因:消費者更加關心自身安全,咖啡館“第三空間”的意義正在弱化。數據顯示,65.6%和19.9%的消費者表示,疫情結束后傾向于通過自提和外賣的方式購買咖啡。換句話說,大多數消費者更喜歡非接觸式、安全便捷的方式來獲取咖啡。
眾所周知,便利店是典型的人少零售業態,店內員工很少,消費行為非常分散,人群難以聚集。近年來,便利蜂等新興便利店紛紛推出自助結賬、自助咖啡機,以減少排隊現象。消費者無需溝通或聯系任何人就可以購買一杯咖啡。此外,“無接觸外賣配送”也迎合了當前的形勢。甚至未來的消費趨勢。
此外,消費者的咖啡飲用場景趨于多元化。目前國內咖啡消費者主要是學生和白領。喝咖啡的主要目的是提神,其次是放松、減壓。從咖啡飲用場景來看,34%和31.8%的人在熬夜或工作時喝咖啡,32%的人在家里放松時喝咖啡。
這說明咖啡不再是單一功能的提神飲品。其飲酒場景逐漸多元化,并呈現向休閑場景滲透的趨勢。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其主要消費群體與咖啡飲用者重疊,距離消費者更近,業態也更加靈活,為咖啡消費場景提供了更多可能,讓消費者隨時享受一杯好咖啡,任何地方。或許會成為消費者轉變的另一個咖啡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