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潮汕美食文化:牛肉火鍋與潮菜的獨(dú)特魅力
在這種向往的市井氛圍和煙花爆竹的熱潮帶動下,成都、廈門、拉薩、麗江等以“慢生活”著稱的城市正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游客。除了這些知名的旅游城市外,許多以美食聞名的休閑小城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位于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潮州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門店激增的潮汕牛肉火鍋,讓人驚嘆于牛肉不同部位的口感和精準(zhǔn)的刀工、新鮮牛肉的嚼勁和沙茶醬的獨(dú)特味道。眾所周知,潮汕除了牛肉火鍋外,還有色香味俱全的潮汕菜和種類繁多的潮汕小吃。
潮州餐館在大城市并不罕見,但正宗的潮汕小吃卻很難找到。另外,大多數(shù)小吃都難以儲存和攜帶,因此不少食客選擇前往潮汕旅游,尋找正宗的潮汕小吃,體驗(yàn)當(dāng)?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
為了吃到最受好評的美食,很多人在出行前都會翻閱很多指南,只為了找到最好吃的餐廳。作為內(nèi)心的“潮流女孩”,我知道潮汕到處都是美食,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給你推薦幾家餐館。這些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和鄉(xiāng)村的小店并不容易找到。各大景區(qū)都有很多美食餐廳、小吃店,但景區(qū),天知道,你知道,我知道,通常都不是最好吃的。至于好吃的,更是排起長隊,至少有一份還貴。
作為一個愛搜潮州美食的胖子,今天就不推薦具體的美食餐廳了。我直接給大家推薦讓我發(fā)胖的美食街——西馬路。
西路斑駁的路面曾經(jīng)是
洗馬路位于潮州市湘橋區(qū),自東向西橫穿潮州古城。清代乃至更早時期,西馬路是名門望族置業(yè)立廟的“黃金地段”。
走進(jìn)西馬路,仿佛走進(jìn)了90年代的小鎮(zhèn)。這里有各種小吃食品店,很多婚喪嫁娶民俗用品店,甚至還有紙錢、舊電器回收、拉臉(美容法)、鐘表字畫、錢幣等。出售收藏品、復(fù)古雜貨等的商店。行人、自行車、踏板車、三輪車穿梭其中。路邊攤上時不時圍著一圈人,賣小吃、水果的流動商販或停下來或走來走去。沒有高樓大廈,只有低層平房和老式時髦房屋沿街而建。一磚一瓦都充滿了歲月的滄桑和底蘊(yùn)。
對于來潮州的游客來說,西馬路之所以最值得一去,是因?yàn)榻稚嫌袛?shù)十家潮汕小吃店,可以說是三步一店,五步一小吃。春卷、年糕湯、腸粉、粽子、牛肉丸、糖蔥餅等潮汕常見小吃就不用說了,還有綠豆糕、麥糕、豆腐干、糯米豬腸、甘草果,魚餃、咸水糕、豬腳圈、粿汁、糕點(diǎn)、芋頭糕、蘿卜糕、白菜丸等都可以也隨處可見。街上的店鋪大多小而簡陋。店內(nèi)準(zhǔn)備和蒸都是一體的,在店門口就有賣。春卷、麥餅之類的東西都是攤位上現(xiàn)炸的。
悠閑的午后,從環(huán)城西路口的新街一側(cè)走進(jìn)去,小吃店就開始賣食物了,沿街隨處可見。馬西路與西平上路、義安路、太平路(即牌坊街)、東平上路等交叉,沿著這些路走還可以吃到美食。此外,一些巷子里還設(shè)有攤位或小吃店。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在各個巷子里逛逛。
街上“祖?zhèn)鳌薄ⅰ鞍倌昀系辍薄ⅰ袄献痔枴薄ⅰ袄献痔枴钡日信疲屓搜刍潄y。很難說它們是不是真正的“百年老店”,但大多已經(jīng)營業(yè)多年,味道基本上也很正宗。如果路過的時候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特別的東西,就買一點(diǎn)試試。我喜歡買更多東西,而且還有空間嘗試不同的東西。由于店鋪面積較小,大多數(shù)小吃店不提供堂食服務(wù)。邊逛街邊吃新鮮出爐的小吃,感受潮州老街的煙花,是體驗(yàn)千年古城的好方式。
美食并不是西馬路唯一的迷人亮點(diǎn)。大街小巷中保留下來的潮汕文化和濃厚的商業(yè)氣息,更值得游客細(xì)細(xì)探索。
每家店都有熟悉的顧客和獨(dú)特的工藝。
賣紅燒大腸的攤主記得食客不想把它切成薄片,還記得他需要多吃兩塊豆腐干。
煎麥餅的夫妻倆配合得非常熟練。叔叔揮舞著鏟子炒著麥餅,阿姨適時地在煎鍋里加入了一勺豬油。空氣中彌漫著小麥和豬油的香氣。
來賣魚餃的老顧客都會先和老板聊天,然后說說今天要買什么。
賣桑葚的奶奶會詳細(xì)介紹如何煮桑葚糖糊和制作桑葚糕。
綠豆糕店新鮮出爐的糕點(diǎn),充滿了豆子的酥脆和甜味。有時他們還會賣好久沒見的“肚臍餅”。依然保留著兒時的香甜酥脆的口感……
西馬路曾被稱為“節(jié)日街”。街上有很多婚禮禮儀店。商店里的紅色商品和招牌相得益彰。一走近,就能感受到滿滿的喜悅。
婚慶店里有傳統(tǒng)潮汕婚禮所用的禮服、紅鞋、禮籃、紅紙等,掛著“出花園”、“拜見侄子”等招牌的店是成人禮用品。在潮汕民俗中。與裝飾明亮的節(jié)日用品店相反,一些殯葬用品店的裝修風(fēng)格偏冷。風(fēng)格各異的民俗制品見證了潮汕傳統(tǒng)習(xí)俗中宜忌的諸多細(xì)節(jié)。也是潮汕人對子女健康成長的期盼,對美好婚姻生活的期盼,對已故親人的敬畏和紀(jì)念。
時尚婚禮蛋糕和禮品籃
出去逛花園/拜訪公婆
這是潮汕民間為孩子們告別童年而舉行的成人儀式。有15歲孩子的家庭,應(yīng)在15歲選一個吉日,為孩子準(zhǔn)備三種水果來祭拜公婆,這意味著孩子已經(jīng)長大,可以走出家門了。花園。他不再是一個整天在花園里玩耍的孩子了。
“出園”這一天,孩子們要洗花、咬“雞頭”、穿紅肚兜、紅木鞋等,寓意長大后受到神靈的保佑,過上幸福的生活。安全的生活。
侄子
一種慶祝儀式。出嫁的女兒生下男孩后,母家的兄弟,即新生兒的叔叔,會購買一系列物品和禮儀來慶祝新生兒(侄子)的到來。
街上有一家歷史悠久的雜貨店。雜貨店的老板看上去有60、70歲的樣子。店里賣的蒲扇、糕印、竹掃帚頭、油燈、紙錢爐等,似乎早已與社會生活的飛速發(fā)展脫節(jié)了,但卻讓我們想起了那時的快樂時光。我小時候在爺爺奶奶家里跑來跑去。
乍一看有點(diǎn)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萬面”店是潮汕地區(qū)傳統(tǒng)的美容店。 “扭臉”是用紗線將臉上的毛發(fā)拔出來,使臉部變得光滑整潔。過去,女子出宮或成年時,都會請專業(yè)的扭臉師來幫自己整容。隨著護(hù)膚品和美容工具和方法的不斷涌現(xiàn),傳統(tǒng)扭臉美容法的受眾逐漸縮小。閩南、臺灣、潮汕地區(qū)只有幾家麻花店。
路上的茶葉、茶壺手繪工藝品店,與潮汕的工夫茶文化、陶瓷文化密不可分。潮汕工夫茶不僅是一種茶藝術(shù),更是一種融入潮汕人骨子里的生活方式。紅土爐和手繪壺的誕生是為了響應(yīng)濃厚的飲茶文化。它們代表了飲茶的優(yōu)雅和對茶味的追求。一個爐子,一壺茶,一把蒲扇,三兩個朋友靜靜地坐著,一個人喝酒,聽著潮劇,日常生活無處不在。
街道上的診所、藥店、算命店、紙錢店,書寫了潮汕民俗生活的一頁,展現(xiàn)了這座城市的獨(dú)特和傳統(tǒng)。
漫步西馬路,各種地道小吃,治愈每一位遠(yuǎn)道而來的游客;那些具有濃厚歷史感和當(dāng)?shù)匚幕瘹庀⒌牡赇仯艜?gòu)成旅行的意義。你可能聽不懂潮汕話,但語言不會成為探索潮州古城的障礙。年長的祖母和叔叔可能聽不懂普通話,但言語并不是唯一的交流方式。當(dāng)你走累了,可以叫一輛人力車,慢慢駛過古城。
閑暇之余,不妨來潮汕,在不懂語言的城市里盡情享受美食和不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