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引發的軀體化癥狀:頭暈頭痛心悸等身體不適的真正原因
痛苦無邊,為什么找不到問題呢?
宋先生,40歲,是一家物業公司的經理。兩年前,宋先生炒股失敗。看著自己投資的股票越來越“綠”,他感到惱火。除了工作,他的日常生活就是關注股票走勢,幻想著有一天這些股票會成功。心情郁悶的宋先生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與妻子吵架,兩人的關系也越來越不好。
一段時間后,宋先生開始出現各種不舒服的感覺:吃飯吞咽時有異物阻塞,飯后腹脹消化不良,睡眠質量差,體重減輕;他的手臂和身體也有明顯的疼痛。有時有酸脹感,有時有針刺感,而且疼痛的位置不固定。
屢次被病痛折磨的宋先生走訪了各醫院多個科室:神經內科、消化內科、耳鼻喉科、疼痛科、急診科……反復做心電圖、胸部CT、上腹部CT、喉鏡、胃鏡等,沒有發現了明顯的異常。
宋先生根本不相信陰性檢測結果和醫生的解釋。他經常換醫院,醫生繼續檢查,但情況并沒有明顯好轉。后來,經人介紹,宋先生被轉到精神科。經過一系列心理測量和評估,醫生發現宋先生存在明顯的社會心理因素,焦慮評分較高。根據他的臨床癥狀、病程、嚴重程度等,醫生最終診斷他患有軀體化障礙。
確診后,宋先生在精神科接受了系統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抗抑郁藥、抗焦慮藥物)、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康復治療(森田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等待。一段時間后,宋先生的癥狀明顯好轉,喉嚨疼痛、異物感明顯減輕。夫妻倆的關系也緩和了很多,也逐漸回歸工作崗位。
心理問題可表現為多種軀體化癥狀
臨床上存在一種現象:患者有明顯的軀體癥狀,感覺不舒服,生活、工作受到嚴重影響,但體檢未發現病理改變,或病理改變與癥狀嚴重程度不相符。對于案中提到的宋先生來說,各種身體不適的根源其實是心理問題。這就是所謂的“軀體化”表現。
常見的軀體癥狀有:胸痛、四肢痛、背痛、胃痛等各部位疼痛;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頭暈、運動障礙、疲勞和昏厥;以及消化系統癥狀,如腹痛、胃腸功能紊亂、腹瀉和便秘。以及心悸、胸悶、胸悶等心血管系統癥狀。
軀體化癥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生物學、社會和心理學有關。當個體經歷創傷性事件(如身體或精神虐待),或承受高壓力(如工作壓力)時,皮質醇和其他激素水平會增加,導致人體免疫系統、情緒等發生變化。
由于炒股失敗和夫妻不和的雙重壓力,宋先生出現了軀體化癥狀。幸運的是,經過藥物、心理、康復等綜合治療,癥狀明顯緩解,終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