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黨校舊址:中國共產黨早期黨校的創立與發展歷程
安源市委黨校舊址
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33年3月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學校成立,一般可以視為黨校創建的孕育期和早期發展期。正如黨還處于起步階段一樣,黨校的發展也經歷過坎坷和艱辛的探索。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學派的成立,可以說是船出三峽后的啟蒙時刻。
黨逐漸認識到辦黨校在黨的事業發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中共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專門有“工人學校”一節,規定“工人學校要逐步成為工人階級的中心機構”。 ”和“學校的基本方針是提高工人的意識。”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第一部黨章,并在《關于共產黨組織章程的決議》中強調:“黨必須有與革命相適應的組織和培養”。
1924年5月,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通過的《關于黨內組織和宣傳教育問題的決議》首次提出“中央宣傳部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黨報《黨內教育》明確指出:“黨內教育問題非常重要,迫切需要設立黨校培養指導人才。”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通過的《關于宣傳問題的決議》,對黨校問題作了更為詳細的規定:“在黨校中必須有一種鼓動宣傳人才。因此,各地開辦黨校是一項重要任務。“目前黨內各勢力只能開辦以下兩種形式的黨校: (一)地方委員會屬下的熱門學校。一所人脈廣泛的黨校應該是為工人階級開設的黨校……(二)區委直屬高水平黨校要培養一批政治智商較高的同志和已有工作經驗的同志——創建能管黨、能干事的人才。”上述規定涉及黨校的辦學類別、對象和教育政策,已上升到黨校辦學的具體要求。 12月,中共中央68號文再次提出:“關于宣傳、工人俱樂部、普通黨校、高級黨校的決議,以我們現有的力量都能完成,必須執行。 ”可見黨中央無意開辦黨校。事情非常緊急。
1926年2月,中央特別會議作出了“開辦最高黨校問題”的決定,提出在北京、廣州設立長期黨校。 7月,中共中央第三次擴大執行委員會通過的《關于宣傳部工作的決議》,具體規定了黨校教材和普通黨員教育大綱。 “編譯工作問題”,具體包括“革命常識”和“革命知識”。 9月22日中央18號公告規定:“上海、廣東、湖南、湖北四地要建立普通黨校,為黨和職工培養下層干部人才” ' 移動。”
1927年4月29日,在武漢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如果我們能在武漢堅持下去,就在這里建立黨校。但當年7月5日,汪精衛公然背叛革命,全世界頓時黯然失色。黨中央建立大型黨校的想法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
據考證,我們黨最早以黨校的名義辦學培養干部,是從1923年11月劉少奇在安源創辦的安源黨校開始的。這是我們黨的第一所黨校。劉少奇親自擔任校長,講授《共產黨宣言》。后來,1925年10月,中共北區執行委員會在北京新街口蔣陽坊胡同創辦了中共北區委員會黨校,校舍二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校長是羅一農。此外,1925年10月至1927年初,按照黨中央關于建立黨校的決議,在上海、廣州、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建立了一批黨校,培養了一批革命干部。
1926年5月至9月,毛澤東在廣州創辦農民運動講習班。
大革命失敗后,隨著中央蘇區的建立,舉辦黨校培養干部成為黨的建設的重要任務。黨的事業需要革命干部,干部需要革命教育。在此形勢下,1931年11月,蘇區中央局在瑞金葉坪召開了蘇區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議結束后,蘇區中央局黨校成立,任弼擔任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