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百名農播鄉村行溫州文成站:14天直播帶貨推廣農文旅特色產品
“農博”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語。早年,“李子柒”很受歡迎。近年來,“華農兄弟”、“帥農鳥哥”等鄉村生活博主相繼涌現。不難看出:鄉村確實是一片廣闊的天地。 ,是都市人向往的詩與遠方。連日來,一群溫州“李子柒”走進了溫州市民的視野。
彩豐行也是一家送貨店。
他們是溫州的農業廣播專家。 30名專家高喊“農業廣電與鄉村旅游攜手共筑共同富裕夢想”口號,前往文成推介養殖基地、農業經營主體、和諧鄉村、農業文化旅游等特色產品。和項目,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宣傳文成景觀和文成農產品。同時,農博專家還將在抖音平臺開展為期兩周的主題直播#溫州100個農博鄉村旅行#。
農播聯盟負責人王舒表示:“農播聯盟請的是垂直賬號運營專家,他們關注糧食、農業、農村生活。”溫州交閣就是其中之一。他專注于拍攝鄉村生活。他穿著一件海魂襯衫。粗布藍褲、頭戴草帽,扛著扁擔,走過永嘉麗水街、文成百丈河、泰順南浦溪,走遍了溫州。
文成山西包頭魚很有名。 6月28日,農博專家乘船前往山西水庫,參觀了有機活魚生態養殖場,并體驗了工作人員現場捕撈。一時間,山西水庫的水濺起陣陣浪花。魚兒在網里翻滾、滾滾,專家們紛紛拿出手機。 “大樹師兄的美食工作室”大師還捧著剛剛捕到的二十多斤的禿魚,笑得燦爛。
這是一次收藏之旅,也是一次貨物運送之旅。當天,娃哈哈、COCO蜂蜜、楠木食品、老竹博供應鏈、顧村蜂業、日本名茶坂田香等十幾家文成當地知名企業現場推介了40余種產品。 ,農博達人現場挑選產品,第二天發出樣品,供專家挑選并上架。
農博專家長期帶貨的經驗也在選品會上反饋給當地企業。 “溫州夏陽”的劉小英向現場的一位公司領導建議:“抖音平臺上農產品很多,想要脫穎而出,就得摸一摸。根據準消費者的心理,一款藕粉外賣碗和勺子會更容易賣。”
王舒告訴記者,文成作為山區縣,農產品特別豐富。直播前期,花了大量時間整合產品,指導商家設定產品賣點、定價、傭金等。同時,農業主播可以享受頭部主播的傭金和產品,獲得收益。流量支持,投放豆家。
云展銷一體化
兩天的文成行結束后,30位農業播音專家繼續舉辦為期13天的線上“云展”。集展示、宣傳、銷售于一體,涉及三農短視頻宣傳、線上直播商品以及當地線下活動。
7月6日下午,明星“胡姐”胡小燕在抖音直播間熱情推薦文成出品的朱老伯烤豆腐干:“豆腐干真的很好吃,特別有嚼勁,全家人去吃了兩個套裝售價39.9元。”同時,她的主播櫥窗還陳列著虎嶺牛肉干、鮮活海蜇、醬香鴨舌等多種溫州特產。胡曉燕表示,溫州虎嶺牛肉干特別受歡迎,復購率很高。平臺數據顯示,溫州虎嶺牛肉干已售出5.8萬件。
農播聯盟的帶貨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截至目前,通過“百家農博鄉村游”活動,已帶動三農農民銷售額1.2億元(不含本地生活用品數據),抖音話題#溫州百家農博鄉村游已上線播放量2.7億次,#我為溫州三農代言播放量4.2億次,農播專家直播千場發布2000個短視頻。專家的平均粉絲數增加了20%以上。
很多明星都用它來擺脫單調的攝影棚拍攝場景。關注抖音主播《大萌談溫州》的老粉絲會發現,以前經常去那里,輕松領會溫州民俗俚語的大萌,最近又增加了很多外景視頻。大猛,本名葉一歌,是地地道道的潞城男孩。他說:“本來我是一名閉門作家,離家鄉太遠了,農業廣播活動讓我去永嘉爬山看柚子,去泰順進茶園,我更好地了解彼此,有很多知識是互聯網和書本上無法獲得的。”
政府和企業助力培育數千家農播主播
采訪中記者發現,如何持續輸出優質、有趣的短視頻是專家們普遍擔心的問題。 6月27日,30位明星登上抖音今年夏天的“置頂”帖子,大家紛紛拍照“追人氣”。其中,一段“胡姐”玩耍的短視頻獲得了3800多個點贊。
此前,專家們曾跟隨農波村游走遍溫州,包括永嘉站、泰順站、平陽站等鄉村游,并在溫州早茶節、調理菜產業大會、龍灣楊梅節等活動中都能看到。到達人們面前。所謂寫大地故事,鄉村游給了農業播客更多的創作靈感和素材。
去年以來,溫州市農業農村局系統策劃了以電商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農播”行動,啟動了“千名農播培育計劃”,培養溫州農村人才,包括建設10個農業主播共享基地、與數百家農業主播開展鄉村巡演、培訓數千名在職主播、開展數千場農產品直播等,努力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
下半年,市農業農村局將繼續開展“百農下鄉”系列活動,以“農播下鄉,共筑夢想”為主題“共享財富”活動以“一縣一專一月一播”的形式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結合時令農產品和相關節慶活動。 、農業嘉年華、農民豐收 計劃組織5場以上“百農播鄉村行”系列活動,500場以上相關直播活動,發布500多條相關短視頻,組織5場產品評選活動,涵蓋以上100家本土品牌(企業)。 。直接帶動當地農產品網上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快遞訂單超過100萬單,網上曝光量超過1億次。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引導溫州農產品展示銷售向數字化、視覺化、社會化方向發展,持續打造賽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