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靈川縣潭下鎮山口村傳統美食:狀元雞燜臘肉的千年傳承與獨特風味
狀元雞扒臘肉 攝影:龔丙旭
“冠軍臘肉燜雞是我們家祖傳菜譜中的一道特色菜,已經代代相傳了180多年。”山口村村民蘇林杰一邊帶我們去抓雞,一邊說要做一道正宗的臘肉燜狀元雞。 ,你需要在配料上花很多功夫。一般采用當地飼養1至2年的老烏雞,配上當地的豬臘肉和村民曬干的豆干燉制而成,達到肥而不膩、香甜爽口的獨特風味。
必備的主料就是農家豬臘肉。楊寧紅 攝
山口村長嶺山上散養的烏骨雞。楊寧紅 攝
蘇林杰是一位回鄉企業家,也是山口村人。懷著對家鄉的思念,一直在外打拼的蘇林杰選擇2020年回到家鄉,將祖屋改造成一家古色古香的鄉村餐館——老蘇家飯館,做起了“旅游餐”生意。
經過一番努力,蘇林杰和廚師老袁終于釣到了一只老烏雞。 “我們選擇的烏骨雞都是山口村長嶺山上飼養的散養雞,常年吃野生昆蟲、水果和谷物,所以雞肉質地比較緊實,味道也不錯。這需要的臘肉菜都是我們自己熏制的,質量嚴格把關,才不至于讓這道傳統菜失去味道。”蘇林杰說道。 “要讓這道菜味道鮮甜,除了在食材的選材上用心,用泉水來燉也是關鍵的一步。從我的祖輩到我這一代,我們一直都使用家鄉的古井泉水。”村里做這道菜的傳統方法。”
廚師老袁和老無忌斗智斗勇。楊寧紅 攝
精心挑選自家熏制的土豬培根。楊寧紅 攝
隨后,蘇林杰又到老家挑選了自家熏的土豬臘肉,又把村里的古井泉水帶了進來。想要做出味道純正、鮮美、風味獨特的狀元雞扒臘肉,方法還是有點復雜。首先將新鮮烏雞洗凈切塊,準備好蔥、姜、蒜、干辣椒、秘制香料等調料。鍋中熱油,將調味料炒出香味,倒入雞塊炒至水干,然后加入天然井水煮一刻鐘,然后加入培根和干豆大火煮10分鐘收汁即可上桌,一道美味的滋補佳肴就完成了。絲滑雞肉、培根和干豆的組合看似不尋常,但卻帶來了完美的風味融合。
仔細準備配料。楊寧紅 攝
“狀元雞扒臘肉”新鮮出爐。楊寧紅 攝
據說,山口村的“四方靈泉水”是“狀元雞扒臘肉”這道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里面還有耐人尋味的歷史故事,與中國最后一個三元陳繼昌有著不尋常的緣分。 。當時,陳繼昌進京趕考時路過山口村。由于旅途勞累,他在這里病倒了。山口村的村民用村里的四口泉水為陳繼昌熬藥。在他養病期間,當地人對他精心照顧,用自家的烏雞、熏臘肉和四方泉水熬雞湯。所以后來陳季昌成為京城狀元后又回到了山口村。為了感謝當地村民對他的照顧,他在“四方泉”匾額上加了“靈”字,也就是現在的“四方靈泉”。這道菜也被命名為“狀元雞”,并一直流傳至今。
游客在山口村拍照打卡。楊寧紅 攝
游客們迫不及待地想品嘗這道“狀元雞燜臘肉”。楊寧紅 攝
山口村特色美食 龔丙旭 攝
據悉,近年來,潭下鎮山口村以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為抓手,不斷提升鄉村“氣質”,美化鄉村“顏值”。借助抗戰遺址等豐富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推動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顯著提高。 “狀元雞燜臘肉”,原本普通的農家飯,搭上“出行快車”,變身“旅游餐”,讓當地群眾真正享受到鄉村振興發展的成果。
(靈川縣綜合媒體中心 楊寧紅 王榮 龔丙旭 石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