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控煙條例實施4周年:群眾舉報逐年上升,專家呼吁全民參與
2015年6月,工作人員檢查北京西站一家咖啡店的禁煙標志。新京報記者 王桂斌 攝
2015年6月,為響應禁煙令,北京一家餐館銷毀了數百個陶瓷煙灰缸。新京報記者 蒲峰 攝
《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4年,公眾舉報逐年增多;專家呼吁全民參與控煙,各行業加大約束力
王源餐廳吸煙事件持續引發公眾關注。今年6月1日是《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以下簡稱《控煙條例》)實施四周年。控煙條例實施前,餐館二手煙暴露率約為70%。控煙條例實施一年后,這一數字下降至35%。
據了解,目前北京控煙工作存在人力不足等問題,需要更多志愿者參與。北京一位衛生監督員表示,由于公共場所人員流動性大,接到舉報后很難迅速趕到現場調查處理。專家呼吁全民參與控煙,并建議餐館和其他公共場所的負責人應承擔更多責任。
新京報 昨天,朝陽區衛生監獄衛生監督員劉宇(化名)向新京報講述了公共場所禁煙的“難點”。
劉宇說,實際上,公共場所是按類型由各委局管理的。比如寫字樓屬于房委會,網吧、歌廳屬于文委,餐館屬于市場監督管理局。這些都是發病率高的地方。衛生監督辦公室主要負責處理控煙投訴和輿情。
難點就在于“體量大”。劉宇說,朝陽區衛生監督所每年接到的投訴不下5000起,但該設施里的衛生監督員不到100人,而且都是兼職。 “我們沒有解決辦法,就是接到投訴后立即出去調查,特別是在晚上,值班人員只能處理各種緊急情況。”
劉宇表示,一般情況下,在餐館等公共場所,大多數人都會配合檢查并接受處罰,但也有部分消費者酒后難以配合工作。
“名人受到很多關注,而且很容易找到。普通民眾在抽煙離開后很難找到他們。”劉宇說,如果有人在公共場所吸煙,旁觀者或商店店員投訴,他們趕到現場后,相關人員往往已經離開。
“在網吧里很容易找到人,他們都登記了身份證,但很多地方是找不到責任人的,比如公交車站、餐館等,除非我們恰好在現場。”事件發生時。”劉宇說他們出去查看一下。如果找不到相關人員,將檢查事發公共場所是否有禁止吸煙標志以及是否有控煙管理制度,進而查處各種違法行為。 “餐館也很難應對,如果太嚴格,很容易惹惱客人。”沖突”。
劉宇提到,除了餐館外,寫字樓尤其是CBD收到的投訴最多。物業管理人員不可能駐扎在各個角落,只能巡邏。他們也沒有懲罰的權力,吸煙者基本上都在樓梯間和浴室里,聽到噪音可能會離開。也有一些人來寫字樓做生意,抽煙。他們流動性很大,很難調查和處理。
建議1
提高控煙意識,鼓勵公民加入志愿者行列
北京市控煙協會會長張建樹表示,王源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表明全體公民已經開始有了控煙意識,并利??用好各個平臺,實現公共場所無煙。
據北京市控煙協會統計,《控煙條例》實施三年來,公民舉報公共場所違法行為分別為1萬起、1.2萬起、1.7萬起。張建樹表示,在當前的控煙工作中,北京迫切需要更多的控煙志愿者參與到今后的工作中。 “衛生執法人員只有1000多人,他們還有其他衛生監督任務。對于數百萬煙民來說,經過培訓的控煙志愿者是一支生力軍,他們可以參加控煙隊伍,開展宣傳、勸阻等工作。”工作。”
據介紹,目前北京市注冊控煙志愿者已超過1.3萬人。控煙協會呼吁并歡迎廣大市民踴躍報名,加入志愿者行列。
今年6月1日是《控煙條例》實施四周年。據悉,四年來,北京公共場所吸煙情況明顯改善。控煙條例實施前,餐館二手煙暴露率約為70%。控煙條例實施一年后,這一數字下降至35%。
中國控煙協會副會長姜源表示,在王源吸煙事件中,通酒樓負責人應對負控吸煙管理承擔相應責任。此外,北京的控煙法規也大大增強了公眾的參與意識。雖然沒有統計數據,但公眾舉報的線索數量應該多于衛生執法部門發現的線索。全民控煙意識推動了控煙進程。
全國已有20個城市出臺控煙法規,覆蓋全國10%的人口。
建議2
統一的地方法律法規要求公共場所責任主體承擔更多責任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系主任、北京市控煙條例課題組組長應松年表示,《控煙條例》在起草時,對于如何有效控制公共場所吸煙,考慮了很多因素。
應松年表示,如果他們也是消費者或食客,直接的個人勸阻可能不會有效。 “有些人會感到尷尬,所以我們讓機構負責,比如要求餐館管理者承擔控煙義務,把壓力轉嫁到公共場所的經營者或負責人身上”。
“控煙不僅是他們的義務,也是他們的權利。”應松年表示,所以王源事件對全社會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對公共場所的負責人也是一個警示和教育。
中國控煙協會公益法制委員會秘書長李恩澤表示,目前,北京控煙主要采取公開舉報和執法人員檢查兩種方式。衛生監督部門對違反控煙規定的吸煙行為進行處罰,處罰金額從50元到200元不等。對違反控煙規定的,衛生監督部門可以當場作出50元的處罰決定。
至于處罰力度,李恩澤表示,處罰數額是由法律規定的。除了罰款之外,演員所在的行政部門或者演員所代表的機構也應該向社會表明立場。畢竟明星吸煙對年輕人的負面影響更大,除了罰款之外,還應該加大力度。產業約束力。
對于控煙面臨的問題,李恩澤認為,目前全國尚無統一的控煙法律法規,出臺控煙法規的地方執法標準也各不相同。立法必須統一,執法標準一致,控煙工作才能有效推進。
■ 鏈接
深圳控煙:公共場所吸煙擬直接處罰
今年4月,備受關注的《深圳經濟特區控煙條例修正案(草案)》提交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審議。根據深圳市現行控煙規定,在禁煙場所吸煙,不接受場所經營者或者管理人勸阻的,將處50元至500元罰款。但在執法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部分吸煙者還以“不勸阻”為借口逃避處罰。為此,草案刪除了“不聽場館經營者、管理者勸阻”的內容,并規定執法部門將直接責令改正,處以50元罰款,并當場收取。此外,禁煙范圍還擴大到公共汽車、長途汽車、出租車、地鐵、輪船、民用飛機等公共交通的室外站臺和候車區為禁煙場所。同時規定地鐵出入口外5米范圍內禁止吸煙。
2010年,上海出臺省級地方控煙條例,宣布學校、醫院、公共交通等至少13類場所禁止吸煙,并規定娛樂場所、餐館、酒店等場所可以指定吸煙區,其他區域禁止吸煙。 2017年3月1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了《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修正案并正式實施。 2017年3月生效的修正案,在2010年版本的基礎上,將禁煙區域擴大到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和室內工作場所,并在至少六類室外區域禁止吸煙。其中,修正案還禁止在火車站、機場等區域設置公共吸煙室。
2013年6月27日,青島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青島市控煙條例》,禁止公眾進行社交活動或者提供購物、餐飲、住宿、醫療衛生服務。它還規定,在禁止吸煙的場所,任何人都有權要求吸煙者停止吸煙,或者要求該場所的經營者、管理人員予以勸阻。此外,鼓勵相關經營者或管理人員利用煙霧報警器、視頻圖像采集等技術手段,加強對禁煙場所的管理。
■ 案例
火車上吸二手煙學生狀告鐵路局
2017年6月,大學生李華(化名)因在公交車上接觸二手煙,起訴哈爾濱鐵路局(2017年11月更名為中鐵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下文仍用原名)。普通旅客列車2018年6月25日,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
法院經審理認為,哈爾濱鐵路局在列車內設置吸煙區的行為違反了承運人義務,必須承擔相關責任。
最終,法院判決哈爾濱鐵路局自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取消K1301次列車上的吸煙區標志和吸煙用具。考慮到拆除的具體經濟成本以及對運輸本身設施可能造成的損害,允許采取替代措施。
“無煙城市”
自《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我國生效以來,上海、杭州、廣州、天津、克拉瑪依、銀川、哈爾濱、鞍山、紹興、蘭州、深圳、長春、唐山、南寧、西寧、青島、北京、福州、其他城市也制定或修改了地方控煙規則,有學者將這些城市稱為“無煙城市”。
我國“無煙”運動重大事件
2003年11月
中國政府簽署《煙草控制框架公約》; 2006年1月9日起施行
2007年4月
落實《煙草控制框架公約》部際協調領導小組成立
2011年3月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面實施公共場所禁煙”
2012年12月
《中國控煙規劃(2012-2015年)》發布。
2014年11月
《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公布,國家無煙立法正式提上日程。
2015年6月
《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正式施行。該規定是中國“史上最嚴無煙立法”
2016年10月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印發,要求全面推進控煙達標,加大控煙力度
2017年12月
“國家提高公民對吸煙危害的認識”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和健康促進法(草案)》。
2018年3月
控煙公約履約領導小組組長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改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新京報記者 王偉 張彤 周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