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咖啡館文化: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歐洲三大咖啡文化發祥地之一
許多類似的名人軼事在維也納大大小小的咖啡館里流傳,形成了獨特的咖啡館文化。這也是奧地利人非常珍視并代代相傳的“文化傳統”之一。
(一)
2011年,維也納的咖啡館文化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維也納與意大利威尼斯、英國牛津并稱為歐洲三大咖啡文化發源地之一,這并不是白來的。事實上,單從時間上來看,維也納并不占優勢。位于沙特阿拉伯的麥加早在 12 世紀就有咖啡館。歐洲第一家咖啡館于1647年在威尼斯開業,維也納第一家咖啡館于1685年出現。而奧地利的人均咖啡消費量卻位居世界第一,足見其深厚的咖啡文化傳統。
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維也納就有2000多家咖啡館。當時的維也納是世界文化藝術之都,咖啡館成為世界各地藝術家和思想家的聚集地。他們在溫馨、人文的咖啡館里激起思緒,或者在這里思考關系到人類命運的重要問題。
你可知道?在維也納,幾乎每一家歷史悠久的傳統咖啡館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名人軼事:奧地利帝國首相梅特涅最喜歡的是薩赫咖啡館;莫扎特最喜歡的 Frauenhuber 咖啡館是維也納現存最古老的咖啡館。 ;弗洛伊德最喜歡的咖啡館位于城堡劇院旁邊;博物館咖啡館一直是維也納現當代藝術家的“大本營”,克里姆特、科科什卡、埃貢·席勒和奧托·瓦格納等人都是???。中央咖啡館的故事無法一一列舉。從施特勞斯到卡夫卡,從列寧、斯大林到托洛茨基,每個人都曾在這里流連忘返。整個20世紀的傳奇都與維也納的傳統咖啡館息息相關。正是在這個時候,維也納的咖啡館文化逐漸形成。
(二)
老城區的數百家咖啡館仍然是維也納人的“城市客廳”,數百年的傳統似乎從未改變。
幾乎沒有維也納人可以離開咖啡館。每到周末,街上的咖啡館里就擠滿了帶著家人來吃早午餐的人們。一家規模較大、稍有名氣的咖啡館前,肯定會排起長長的蛇陣,咖啡館里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咖啡館不僅是朋友約會、聊天的最佳選擇,也是維也納人消磨時光的最佳場所。只要點一杯咖啡,你就可以在咖啡館待上一整天。
整天坐著不是很無聊嗎?不不不,咖啡館文化絕對精彩。
事實上,為了吸引生意,早在19世紀末,維也納的咖啡館就會免費提供大量報紙。據說,中央咖啡廳在鼎盛時期曾提供250種不同的報紙和雜志。這一傳統一直延續下來,吸引著文人墨客。漸漸地,咖啡館成為奧地利知識分子的聚集地。由于許多文學作品都是在咖啡館里寫成的,維也納咖啡館文學由此誕生——這一時期也是維也納咖啡館的黃金時代。
(三)
一個下雪的周末,筆者再次走進中央咖啡館。中央咖啡廳位于第一區紳士街,原為證券交易所。一進大廳,就看到華麗的石柱、高高的拱形天花板和巨型吊燈,明顯是精致的巴洛克風格。這樣的“配置”無論放在哪里都無愧于“世界上最美咖啡館”的稱號。
我們碰巧坐在茜茜公主和她的丈夫約瑟夫皇帝的巨幅肖像下。深紅色的天鵝絨沙發椅非常舒服,傳統咖啡館標配的大理石茶幾也足夠時尚。放眼望去,墻壁上掛著巨幅畫作,演奏者正在彈奏鋼??琴,各種裝飾品雕刻精美。置身其中,感覺就像穿越時空,回到了薩特、弗洛伊德、薛定諤、門格爾等大師的身邊。生活的時代。正是大師的加持,讓維也納的咖啡館如此迷人。更重要的是,我們可能喜歡同樣的咖啡!
由于我不擅長品嘗咖啡,所以我通常只點最保守的飲料。 Melange 是維也納的“國咖啡”。許多維也納人以一杯 Melange 開始新的一天。僅中央咖啡館一年就售出 120,000 杯咖啡。其實Melange并不神秘。說白了就是咖啡、牛奶,然后淋上奶泡。身穿白襯衫、黑背心、打著領結的服務員端來了放在閃亮銀盤上的咖啡。除了咖啡之外,還有一塊糖和一杯自來水——這也是維也納的傳統。自來水不收費,可以無限補充。但不要小看這杯水。維也納的自來水據說是世界上最干凈的,比大多數礦泉水都更強。
維也納傳統的咖啡制作方法也有點特別??Х扔袔资N,原料無非是糖、奶油、鮮奶油、牛奶、奶泡或烈性酒。至于怎么調,就看老板的絕活了,所以每家店的口味都略有不同。
至于新式咖啡店,也叫精品咖啡店,他們更注重咖啡豆的產地和烘焙技術,更注重咖啡的味道。遺憾的是,老城區的特色咖啡店很少,目前只有15家左右。
如果和朋友相約喝咖啡聊天,一定要搭配甜品。維也納糕點在中歐和東歐首屈一指。但說實話,中國人可能不喜歡它,因為它太甜了。以著名的薩赫蛋糕(Sachertorte)為例,這是一種巧克力海綿蛋糕,上面涂有幾層杏醬,上面覆蓋著巧克力軟糖。這種蛋糕因其精致而聞名于世。但當筆者興奮地咬了一大口時,味道卻值得注意。不過,薩赫咖啡有點意思。一杯濃縮咖啡,加上熱水、朗姆酒和生奶油,層次分明,味道濃郁,足以飲用。
時間會老,但文化常青。今天的年輕一代仍然喜歡咖啡館。因為在這里,人們喝的不僅僅是一杯咖啡,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態度。
夜幕降臨,雪夜之下,童話般的維也納是那么的寧靜,無人打擾。 (翁東輝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