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I頻道】帶你走進潮州古城,吃遍潮汕特色美食粿類
食神蔡瀾說:“潮汕是中國美食界的一座孤島。”
如果您只知道牛肉丸,那么您就錯過了一個美味的星球。在潮汕,從清晨裊裊炊煙,到半夜的美味餐廳,只可惜自己的胃太小,美食永遠吃不膩。很多人去潮汕就是為了那份滿足的味道。
這次【SUMI頻道】帶你去潮州古城吃遍特色美食! ?
美食《翠》章
說到潮汕美食,絕對少不了粿。
潮汕人把所有用米粉、面粉、薯類淀粉等加工而成的食品稱為“魁”。起初,由于祭祀的需要,而潮汕又不盛產小麥,人們就學會了加工稻米。如今,“魁”已成為潮汕菜的象征。
如蘿卜糕潮汕人稱“菜頭糕”,年糕稱“甜糕”,面包稱“面糕”,海綿糕稱“松糕”。用米粉蒸成薄片,切成條狀。用糯米粉和鼠殼草蒸制的年糕稱為“鼠殼年糕”,用小紅土碗蒸制的年糕配上腌菜,就是咸味的“鮮水年糕”。
“鮮水粿”是具有潮汕特色的民間小吃。粿的皮是用米漿做成的,像一個小盤子,中間放著熱干菜(干菜,就是蘿卜干)。年糕的皮無味卻很有嚼勁,搭配干菜的甜味和咸味,口感恰到好處。
經過演變,潮汕地區還出現了水果咸水糕、蔬菜咸水糕等。做法大同小異,只不過在餅皮中加入了水果、蔬菜汁等元素。
廣州人常吃米粉。由于米粉和米粉很相似,所以兩者經常被混淆。將米粉調成漿,蒸成薄片,切成條狀。潮汕地區稱“粿條”,客家人稱“快條”。比米粉更有彈性,嫩滑潔白。
在這里,粿條是一道常見的美食。任何一個村子的街上都會有這樣一家小店。從早上到深夜,粿條隨處可見。
一般粿條店不僅賣粿條,還有面條、粉條、丸子、肉餃等。
醬料也是潮汕的特產。沙茶醬、花生醬、芝麻醬、香油等都可以根據不同人的口味來配制。
沙茶粿的制作方法是將粿條放入沸湯中焯水,瀝干水分,倒入碗中,加入花生醬、沙茶醬、麻油等拌勻,再加上焯水的肉片、生菜等。各店都有他們制作沙爹蛋糕的方式有細微的差別。比如我去的這家店就是老字號招牌店胡蓉泉。里面加了豆芽,這是比較少見的做法。
潮汕人一般都會有一碗肉丸生菜湯,我去的那家店還加了豬血。
沙爹醬會讓人口渴,而丸子湯則鮮美甘甜。
在潮汕,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自制粿條,比如湯粿條、炒粿條等。粿條也很便宜,在菜市場就可以買到,幾塊錢就能吃到。
如果有一天不想吃粿條,也可以來一碗餃子湯。
餃子是手工搟制、包餡、包起來的。潮汕人喜歡用味精調味,所以總是比其他地區的湯更鮮甜。
無米糕、韭菜糕、白菜糕……各有各的風味。
糕餅也是潮汕人非常熟悉的小吃。以大米為原料,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漿。經層層加工、蒸制,制成軟硬度適中的大白米糕,然后均勻地切成小塊。
因為添加了咖喱,所以顏色呈亮黃色。
小火煎至兩面金黃,皮酥脆。加入雞蛋液和蔥花。根據個人喜好添加羽衣甘藍、鮮蝦、瘦豬肉、鮮牡蠣等。外脆里嫩,鮮甜微甜。 。
當然,丸子湯是標配,紫菜也是好搭檔。
潮汕還有一種早餐叫“魁志”。將年糕切成條狀,加水煮至成糊狀,制成年糕皮。
粿汁保留了“粿”的香氣,通常搭配紅燒醬、紅燒豬腸、紅燒雞蛋、紅燒干豆、紅燒肉等。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地域風情。有的直接添加到粿皮上,有的則單獨添加。
粿汁一般只能在早上吃。中午和晚上,比較難找到賣粿汁的店。
食物“肉”章
說起潮汕菜的“肉”,大家大概都會想到牛肉火鍋。甚至有人認為潮汕產牛。事實上,潮汕的牛大部分都是進口的。只不過潮汕人對牛的解離到了極致,才是潮汕牛肉火鍋聞名全國的原因。
潮汕火鍋不像川渝火鍋的辣紅油湯。一般用牛骨湯底,加上牛肉丸、白蘿卜、苦瓜等。
玉米也是不錯的選擇,我的最愛~
很多外地的朋友第一次吃牛肉火鍋的時候,都會被菜單上一堆名詞搞得不知所措。
比如吊龍板、雪花、胸前、頸仁、五花趾……那我就附上圖給大家看吧~
肉取自牛的不同部位,每個部位的味道都不同。當然,這也與刀功有關。只有合適的厚度才能襯托出牛肉最好的風味。
就我個人而言,平時吃得比較多的是雕龍和雪花。
手錘牛肉丸也很有名。
牛肉丸有生的和熟的。煮好的丸子可以真空包裝冷凍運輸,讓您出門在外也能享受到家的味道。生丸是新鮮出爐的,比較清爽。來潮汕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 ?
涮牛肉火鍋也是一門學問。如果時間太短,肉還沒有熟。如果太長,就容易變老、失去光澤。只有準確把握時間,才能吃到最好吃的牛肉(烹飪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雕龍、雪花等漂洗十秒左右就可以吃啦~
牛肉龍蝦,沾著沙茶醬,軟糯有嚼勁。
潮汕靠近大海,有自己獨特的海鮮吃法。
如果你敢吃生食,一定要嘗嘗這里的魚生。
生魚的肉質在秋季之后最好。生切后的魚肉不要碰。掛起來風干,肉會變得更緊實。
魚生由來已久,又名魚餃。古人贊譽為:白魚如玉,紅橙無論多少錢,無聲無息地化為雪片,帶骨蔥花,鮮鯽魚,銀線餃子,香菜碧煎湯等等。在。
魚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青魚、鰱魚、草魚、鳙魚四大品種,還有黃花魚、羅非魚、牛頭魚、鯽魚等。用快刀將魚切成蟬翼般薄的片,放在竹篾上。現在殺了吃很重要。切魚片時,手會先過冰水,防止魚因高溫變質。
魚生的配菜也很有講究。常見的有白蒜片、臘菜、香菜、紅辣椒絲、白蘿卜絲、芹菜、花生仁等。各種配菜和醬料搭配生魚片。不同的成分碰撞創造出不同的味道層次。
魚皮不會浪費,而且富含膠原蛋白。
魚的種類很多,經常用三文魚來做魚,和日本的生魚片類似。
在潮汕飲食文化中,海洋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魚在潮汕人的生活中有著特殊而美妙的地位。魚飯,“魚當飯”,就足以體現這一點。
魚飯就是魚,用新鮮的海魚煮的。最常見的是這種巴郎魚。
蝦還可以用來做魚飯。
薄殼米是潮汕地區獨有的“夏季專用”。
每個地方的鵝的烹飪方法都有所不同。廣州喜歡做飯,而閩南、海豐、陸豐則以“煮”為主;潮汕地區凸顯傳統鹵菜特色。
紅燒獅子頭鵝在潮汕有著悠久的歷史。獅頭鵝是潮汕著名的特產鵝。用醬油、冰糖、肉桂、砂仁、豆蔻、八角、高良姜、黃酒、大蒜、香菇等燜制而成。
潮汕民間祭祀多神,紅燒鵝是民間重要的祭祀品。
有生活在潮州的外地人曾戲稱,潮州人初一祭一,十五祭一,從頭到尾都吃紅燒鵝。
美食“湯”篇
廣東人喜歡喝糖水。廣式糖水多為紅薯糖水、木瓜銀耳糖水、水果西米糖水、姜奶等。潮汕人喜甜,稱糖水為“甜湯”,如紅薯、綠豆、豆湯等。 。米子包、清心丸、銀杏膏、紅豆湯、綠豆湯、鴨母面等。
鴨媽媽麻花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解釋。一是這種湯圓以前有鴨蛋那么大。鴨蛋在潮州話里又叫鴨媽媽蛋,所以叫鴨媽媽麻花。二是這些湯圓煮熟后浮在水面上,如白色的母鴨浮在水面上,所以被稱為鴨母鴨。
除了湯圓之外,不同的店家還賣薏米、木耳、銀杏、紅豆、鵪鶉蛋、柿子、桃膠等。
鴨媽媽麻花有多種餡料(綠豆、紅豆、芋泥等),手工制作,形狀各異。
清心丸也是潮汕著名的甜湯。通常用馬鈴薯淀粉和水揉捏。
夏季時節,清心丸與綠豆的清涼組合,是消暑的利器。
食物“零食”
如果說潮汕的小吃,三天三夜也吃不完,自然也吃不完。很多來潮汕的朋友都說兩三天時間不夠吃飯。特產可能就隱藏在街頭巷尾。
鳳凰炸??豆腐被當地人稱為福豆干,鳳凰是潮州的一個地名。
炸好的豆腐外脆里嫩,配上“草子”。清爽的豆腐干和略帶苦甜的“草仔”相得益彰。
潮州糕點也很有名。川糕、腐乳糕是當地的特色美食。
腐乳餅的餅皮是用精面粉做的,餡料特別獨特、多樣。豆腐塊、酒、白豬肉丁、大蒜等,一個小小的豆腐餅,有十多種配料。
制作也很講究,配料添加有序,烘烤有條理。
烤出來的腐乳糕松軟香香,甜中帶著特殊的香氣。
胡榮泉是一家百年老店,以甜鴨湯、春餅聞名。蛋糕也不錯。
潮汕小吃價格實惠,單價一般就幾元錢。
春餅應該是全國很多地區都有的美食,而潮汕春餅則與眾不同,獨具特色。
將綠豆角、蔥花、蝦米、豬肉丁、蘑菇丁等卷在餅皮里,是潮汕人常見的做法。
春餅入油鍋煎一次,外皮酥脆,餡咸咸。咬一口后,香氣就會從唇間流淌出來。
潮汕以美食聞名,其中少不了助消化的甘草果。
甘草果的主要成分是青芒果、楊桃等,與甘草、糖、精鹽混合為液,具有助消化、止渴、生津的作用。街頭巷尾,不難看到販賣甘草水果的流動攤販。
如今,很多年輕人開始自主創業,將甘草果帶到了更多的地方,甚至將其從普通的街頭美食變成了網紅。
實用指南
美食那么多,哪里才是最正宗的呢?
當然是去潮汕啦! ! ! (這不是廢話嗎)
潮汕地區幅員遼闊。這次給大家帶來【潮州】美食攻略! ?
1. 牌樓街:
作為外國游客必去的景點,牌坊街可以說是一條美食街。街上分布著各種美食、小吃,省去了你很多尋找小吃的麻煩。胡榮泉、懷德腐乳糕也在這里。不過牌坊街的整體物價比較貴,但是一般的小吃也就幾塊錢,所以即使貴一倍,也只是貴了幾塊錢而已。如果時間緊又不想打擾,可以選擇牌坊街。
2.西馬路:
西馬路上可以找到粿條、春餅、各種粿條,十八區老味魚餃店也在這里。
3.潮州西湖旁:
珍記牛仔位于西湖邊,現在又開了一家分店。牛仔粿條值得一試。
4、官塘:
官塘是潮州牛肉火鍋更新鮮、更美味的地方。如果你不怕麻煩的話,可以去那里。
5. 未命名商店:
之所以不介紹每家店,是因為在潮州,很多都是沒有名字的街邊店,而在這么會吃的潮州能生存下來的餐館,一般都不會太差,所以你不用來潮州就特別害怕。別踩雷,小心別被牌坊街的游客坑了。
關于交通:
潮州的公共交通不太發達,但距離主要景點都很近。建議乘坐出租車,通常是起步價。如果自駕的話,需要考慮停車問題,尤其是牌坊街周邊,停車位往往很難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