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菜為何如此甜?蘇州人:糖是為了提鮮
蘇幫菜和蘇州小吃多以甜食為主。
到底有多甜呢?
一項對蘇州菜肴定量調查的社會調查顯示,在400多種典型的蘇州菜肴中,57%,即一半以上的菜肴使用了糖。
外地人第一次來蘇州,吃了幾頓飯后,常說:“一切都是甜的……”
那么蘇州人怎么看待蘇州的“甜”呢?
加糖是為了新鮮
很多蘇州人并不承認自己的食物太“甜”,因為在蘇州人眼里,加一點糖就是為了增強新鮮感。
蘇州的家常菜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加很多糖,只是為了提味而加一點點。
為什么加糖可以讓菜肴變得新鮮呢?
一百多年前,一位名叫美拉德的法國化學家發現了“美拉德”反應,這是食品中的還原糖(即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質在室溫或加熱時發生的一系列反應。經過復雜反應生成棕黑色高分子物質的過程。
事實上,在蘇州人的廚房里,美拉德反應隨處可見,這是在菜肴中添加糖以增強色澤和新鮮度的過程。
甜味并不是蘇州味道的唯一認證
蘇州人確實愛吃甜食,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愛咸食的傳統。蘇式糕點也分甜咸之分,比如長襪糕、蟹殼蛋黃……
蘇州人最愛吃的肉月餅也是咸鮮可口。這一口酥脆的豬油是蘇州人中秋節共同的期盼。
每年五月左右,稱霸蘇州糕點、餃子界的炸肉包,里面有豬肉、開陽、蝦、黃花菜、木耳、竹筍、扁尖等餡料。它們軟、糯、咸、鮮美。
還有咸豆漿,在外人看來似乎是一道“黑暗料理”,但在老蘇州卻特別受歡迎。
一碗蘇式咸豆漿,里面有小蝦米、紫菜、芥末、蔥花。真是精致又優雅!
事實上,現在蘇州人的口味越來越多元化。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蘇州人不斷在蘇州扎根,蘇州不同風味的餐館越來越多,但傳統的蘇幫餐館卻日漸式微。
火鍋、川菜、粵菜、徽菜、韓國菜……蘇州人的口味不再單一,而是豐富多彩。
隔壁鄰居更可愛
不管蘇州菜甜不甜,頂級美食家汪曾祺早已總結道:“人人都說蘇州菜甜,其實蘇州菜只是平淡無奇,真正的甜在無錫……”
對于這一點,很多蘇州人都認同。蘇州的美食大多清淡可口。
隔壁鄰居無錫真是“甜”,甜到連蘇州人都愿意跪拜。
著名的無錫肉骨頭,十斤肉一斤糖,濃濃的油紅醬,最重要的兩種調料就是糖和醬油。極致的甜味,咸鮮平衡,將甜味發揮到極致。
無錫菜與蘇州、上海等地的地方菜有很多相似之處,很多菜品都是相同的。比如香友的鰻魚絲,也是類似的做法,但無錫的更甜,突出咸甜交織,口感鮮滑。
一般來說,江南地區的傳統口味偏甜。
但你知道嗎,歷史上蘇州人的口味喜好其實是從咸到甜的?
古代制糖技術不發達,“吃甜食”是有錢人的專屬愛好。北宋時期,“南人仍喜咸食,北人喜甜食”。
宋之際,北方人南下,帶動了南方經濟的發展。這些貴族到了南方,仍然保留著吃甜食的愛好。南方人也開始效仿,漸漸地,吃甜食的習俗就流行起來了。
在北方,由于戰亂,人們的口味轉向了一種更實惠的調味品——鹽。地區對咸味和甜味的偏好已經發生了變化。
“甜”可以使人感到幸福。被甜蜜滋養的蘇州人大多溫柔善良,很少有脾氣暴躁的。
溫柔的江南氣質,大概也離不開這種“甜”的效果。
圖片來源:、
”
酒肆更喜歡團茶的苦澀,夢盡時更喜歡瑞鬧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