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北京護國寺老街,這家老北京中式點心鋪憑啥吸引游客?
圖片來源:去哪兒
門上懸掛著鍍金匾額和深藍色天鵝絨窗簾,推門而入,店內擺放著八仙桌、羅漢床等中式家具,搭配明黃色的窗簾和榻榻,處處擺設精致,散發著古樸的中式韻味。
宮廷料理
富華齋起源于一個勤勞的家庭。
創始人王錫福先生的外祖父陳光壽曾任清宮御廚,其兄弟均是民國時期酒家名廚。
圖片來源:北京環球金融中心
他自幼隨父兄學習傳統宮廷料理,對中國傳統菜肴有著博大精深的“專家”記憶和與味覺相匹配的綜合加工能力,波波普記錄了中國茶點的優良文化,傳遞了溫暖的情誼。
福華齋餅家一直秉承王錫福先生的宮廷菜制作工藝,堅持采用傳統手工制作。
為了還原正宗的宮廷糕點制作工藝,王先生挖出祖傳配方,尋覓地道原料,反復實踐,這份漸漸淡去的宮廷風味,終于在福華齋找到了歸宿。
獨特口味
福華齋糕點鋪主營各式純手工宮廷糕點、宮廷小吃,一直秉承王錫福先生的宮廷御膳工藝,堅持用傳統手工制作酥皮,堅持手工開酥,推酥時將酥皮一個個融入酥皮中,推顆粒細密均勻,使酥皮層層均勻,松散芳香,猶如層層白鵝毛。糖玫瑰按照嚴格的比例和工藝標準純手工制作,玫瑰香氣濃郁,口感細膩柔和,成功傳承了中國古代宮廷糕點的精髓。
所售賣的點心主要以白色酥皮為主,外觀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在口感上傾注了心血。
美味推薦:
杏仁豆腐
圖片來源:北京美食家v
杏仁味很濃,但不澀,杏仁的香氣保留得很好;山楂糕的加入讓這道杏仁豆腐有了靈魂,再搭配上糖水,夏天我一個人吃3份也沒問題。
蕓豆卷
圖片來源:北京永存
餅很細膩,卷著香噴噴的瓜子碎和油膩膩的山楂糕,我比較喜歡山楂糕,雖然酥糯軟糯的口感帶來更濃郁的口感,但是香噴噴的瓜子碎實在是太香了,香到有點油膩……
桑妮爾芬白蛋糕
圖片來源:新北京
上面的青絲和紅絲點綴也比一般月餅里的更加好吃,不會過甜還保留了一絲青絲,能有效緩解甜膩。
宮廷玫瑰蛋糕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網
玫瑰蛋糕要趁熱吃,趁熱香氣最濃郁。這款蛋糕的餅皮層次豐富,口感柔軟,就算不喜歡玫瑰的人,也能輕松吃完一整塊。
“網紅”福華齋
它是大眾點評必吃榜的常客,受到各路探店博主的一致好評,其他品牌要花大價錢才能達到網紅水準,而福華齋卻不用花一分錢就能輕松獲得。
比如擁有108萬粉絲、自稱是專業甜品師的抖音博主“北京姚老板”,就為寶藏點心店“福華齋糕點店”又增添了一層人氣。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網
除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信,更值得一提的是近百元的客均消費,這不僅讓富華齋在性價比為王的主流語境中免受詬病,反而讓其品牌定位清晰,甚至拉高了整個中式點心行業的格調,有“點心界的愛馬仕”之美譽。
目前,富華齋的消費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有相當的購買力,他們視富華齋為正宗的中國點心;而對傳統點心已經有情懷的中老年群體,對富華齋有著天然的信任。
中式糕點的興起
中式糕點有月餅、桃酥、綠豆酥、栗子酥、鮮花餅等,是主打市場。也有奈雪的茶、喜茶、星巴克等跨界品牌,通過“茶、咖啡+面包”場景劃分市場。
無論是在市場占有率、產品標準化、還是品牌化方面,中式糕點與西式糕點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但近兩年,中式糕點發展的壁壘正在被打破,富華齋以年輕、時尚的形象出現在商業圈,給年輕消費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圖片來源:生活最熱圈
一方面,得益于國風思潮興起,年輕一代對于傳統、民族食品更加關注;另一方面,像福華齋這樣的老字號中式糕點品牌積極擁抱市場變化,在產品創新和營銷上迎合年輕人的喜好和需求,將傳統產品與當下流行食品相結合,受到消費者的關注。
圖片來源:中餐鑒賞
中式糕點潮流潛力巨大,糕點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接受,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喜歡吃中式糕點,十年前人們還以為吃西式面包是潮流,但今天,中式糕點正在復興,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愛上富華齋這樣的中式傳統宮廷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