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些生活小竅門,讓你的生活輕松又便捷
一、主題活動一:生活中的小竅門 1、活動設計說明 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自理能力比較弱,經常會因為生活中的小事而手足無措:流鼻血不會止血;父母不在家時不會做飯;削了皮的蘋果變色了就扔掉。通過“生活中的小竅門”活動,學生可以掌握一些解決生活中小問題的竅門,讓日常生活更加便捷、科學,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通過一些小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現在很多小學生吃的蘋果都是已經削好皮、插好牙簽的,很多學生還不會用刨刀削蘋果,為了保證學生實驗的安全,老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在家練習用刨刀削蘋果。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訪談,了解生活中的小竅門,提高綜合能力和環保意識。 2利用網絡收集信息,了解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
2.當遇到一些小問題時,學生可以用不同的小竅門來解決,從而進一步了解小竅門與低碳環保的關系。 3.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培養從事探索活動的正確態度,培養初步探究問題的能力,通過動手實驗了解小竅門在生活中的操作和應用。 4.增強家庭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激發發明一些小竅門的興趣。 3.活動準備 學生: 1.活動前完成《成長手冊》中本次主題活動“任務單”的內容。 2.準備工具和材料。每組準備四個蘋果、一小勺鹽和糖、一小瓶礦泉水、四個一次性塑料杯、刨刀、水果刀、標簽若干。 教師: 1.準備一部情景短片。 2.準備一個削皮變色的蘋果。 3.準備無線網卡、筆記本電腦。 4.活動流程建議課時數:3。
3.一節課(一)創設情境,趣味導入課文 1 課文一開始,老師通過播放蘋果生長過程和各種成熟蘋果的短片,巧妙引入課文:“好誘人的蘋果啊!你們想吃嗎?”之后,老師拿出塑料袋里剝好的蘋果(右圖),展示給學生看。當沒有學生來拿蘋果時,老師問:“為什么沒人想吃呢?”學生會說:“變色了,不好看,一定不好吃。” 2 老師:如何防止剝好的蘋果變色?學生交流討論防止剝好的蘋果變色的小竅門。 3 老師揭曉主題:“生活中的小竅門”。 (二)小組交流,主動學習與應用 1 老師:你們還收集了哪些生活中的小竅門?請你們小組交流,然后將這些小竅門分類。學生小組交流、分類。 2 老師:你是如何發現這些小竅門的? 一切是否都是真的
4、你有什么小竅門嗎?歸納一下小竅門的分類。 3 老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下面這些小問題,你會解決嗎?(流鼻血:靜臥,用涼的東西敷在額頭或者鼻根部,可以止血。打嗝:喝溫水,可以止嗝。熱水燙傷:被燙傷后立即用冷水沖洗。落枕紅腫:用冰塊敷在紅腫處,可以消腫。) 4 老師總結: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小竅門,可以讓一些事情變得簡單、完美。 第二、三節課 (一)動手實驗,探究原理 1 老師:知道了事實,更要知道原因,生活中很多小竅門真的有效嗎?我們自己動手實踐驗證一下吧 1 2 老師介紹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實驗要求。 (建議老師把兩個實驗分開做,先演示第一個實驗,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同時強調實驗的重點,強調分工合作,注意安全,確保安全。)
5、保持桌面清潔等)實驗一:將蘋果削皮,切成四塊,暴露在空氣中,分別浸泡在冷水、糖水、鹽水中,進行觀察,填寫觀察表(一)。觀察表(一)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的A杯蘋果顏色變化為( )。結論:觀察B杯中浸泡在冷水中的蘋果,顏色變化為( )。結果C杯中浸泡在糖水中的蘋果顏色變化為( )。D杯中浸泡在鹽水中的蘋果顏色變化為( )。實驗二:方法一是在蘋果皮上擦鹽,然后洗掉鹽分,剝皮;方法二是在削皮切開的蘋果上滴幾滴檸檬汁;方法三是將未削皮的蘋果浸泡在鹽水中片刻,然后剝皮。對比觀察以上三種方法處理的蘋果,并進行記錄,填寫觀察表(二)。 觀察表(二)用方法一得到的蘋果顏色變為( )。結論:用方法二得到的蘋果顏色變為( )。結果用方法三得到的蘋果顏色變為( )。 (二)交流實驗結果(建議學生通過 PPT 或研究報告的形式呈現結果,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中,學生容易聯系自己的實際經歷,進一步闡明自己的疑惑和不解。) (三)延伸活動 1、展示生活中常用的美食、打車等軟件的圖標,讓學生認識它們,談談它們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2、師:學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