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過勞死可能就在你身邊,別讓工作謀殺你的健康
對于過勞死亡,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超過勞動強度死亡,即“在非生理性勞動過程中,勞動者正常的工作、生活規律被打亂,疲勞在體內積累,轉為過勞狀態,引起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重,導致死亡的狀態”。
2002年1月17日,“過勞死”一詞被正式收錄于權威英語詞典《牛津在線英語詞典》,以適應21世紀的需要和最新現實。
來源
Karoshi 一詞源于日語單詞“koroshi”(過勞死)。一般理解,“過勞死”是指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大、心理壓力過大、處于疲憊不堪的亞健康狀態,因嚴重問題累積而突然導致身體潛在疾病急性惡化,若治療不及時,將危及生命。據報道,日本每年約有 1 萬人因過勞突然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統計,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均有過勞死的普遍記錄;而“過勞死”一詞,也是近 15 年來才被醫學界正式命名。
該術語起源于日本,最早出現于日本經濟蓬勃發展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過勞死并非臨床醫學病名,而是屬于社會醫學范疇。人體猶如彈簧,疲勞是一種外力,當疲勞超過限度或持續時間過長,人體彈簧就會發生永久性變形,免疫系統也會大大降低,導致衰老、衰竭,甚至死亡。相關資料顯示,直接導致“過勞死”的五大疾病為: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臟瓣膜疾病、心肌病和腦溢血。此外,消化系統疾病、腎衰竭和傳染病等也會導致“過勞死”。
因勞累過度而死亡的人
2005年4月6日,正在外景拍攝新片《理發師》的陳逸飛突然病倒,送往醫院沒幾天,就令人意外地去世了。
2004年,著名民營企業家、企業總資產達25億的均瑤集團原董事長王均瑤因腸癌英年早逝,年僅38歲,去世前不久正雄心勃勃地準備創辦自己的航空公司,認識他的人都說他是累死的!
還有彭作義、楊邁、唐俊年……這份長長的名單上,每一個人都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有著無限美好的前途,但他們卻都因過度勞累而斷了生命的琴弦,在人生的黃金時期早早離世,讓人唏噓和哀嘆。
事實上,我們身邊過勞死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據統計,30歲至50歲之間的英年早逝者中,95.7%是因過勞導致的致命疾病而死亡。
北京某研究機構對北京知識分子健康狀況進行的10年跟蹤調查顯示,北京知識分子平均預期壽命由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58.52歲下降到53.34歲,比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北京市平均預期壽命75.73歲低22.39歲。
在深圳,隨著經濟特區十年來的快速發展,已有近3000名原有的創業精英離世,平均年齡51.2歲,比北京知識分子平均壽命低2.14歲,比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廣東省知識分子平均壽命76.52歲低25.32歲。
面對這一系列令人震驚的數據,一位醫學專家揭秘:“他們缺乏健康智商!”于是,他們揮霍精力,透支健康,忽視不斷發出的危險信號。結果必然是陷入疾病的沼澤,甚至過早地陷入死亡的深淵。日復一日的緊張,生命的琴弦突然斷裂。
思考過勞死
人們需要對自己心愛的汽車進行保養,比如每隔幾千公里檢查發動機、換油、加水。
人們會精心設計和裝飾自己的家,并仔細監督每一個施工過程,以確保質量并延長使用壽命。
然而,很多人并不懂得珍惜自己最寶貴的財富-身體,所以很不注意甚至忽略了對身體的保養!
持續高強度的體力和精力的消耗,嚴重擾亂了人體的生理規律和節律,身體的精力和資源出現嚴重的“赤字”,入不敷出。疲勞像白蟻一樣在體內堆積,慢慢侵蝕著身體的大廈,血壓升高、動脈硬化等逐漸由量變轉化為質變,進而瀕臨死亡。或許,有些人外表看似沒事,其實已經是外強中干了。過度勞累的人,就像一盞快要沒油了卻沒有燈罩的油燈,忽明忽暗,一旦遇到大風,就會突然熄滅。
過勞死是指勞動者因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大、心理壓力過大、長期慢性疲勞、處于“亞健康”疲憊狀態,誘發體內潛在疾病突然惡化,無法救治而導致的猝死現象。
最嚴重的猝死是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臟供血功能發生障礙而引起的。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嚴重的心律失常,比如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另一種是心臟驟停。嚴重的心律失常,或者說惡性心律失常,雖然看上去心臟還在跳動,但實際上是一種無效跳動,是一種無節律、無規則、無效果的不規則、無效的跳動。這種心跳根本不能泵血,所以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就像一次完整的心跳一樣。
正常的心跳,其實就是心肌的收縮。心肌要收縮,首先要有心電圖興奮,沒有心電圖興奮,就不會有心肌收縮。有無心電圖興奮、心電圖興奮是否規律,主要體現在心律上。心電圖興奮異常、紊亂,表現為心律失常、紊亂。過度疲勞的人,植物神經功能往往處于不穩定狀態,一旦突然遇到劇烈的心理情緒波動,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就會進一步加重,引起心律失常,甚至惡性心律失常,最嚴重的后果就是猝死。
日本有一個“過勞防災協會”,該協會列出了過勞的十大警示信號:
(1)30、40歲左右的人,肚子已經很大了,肥胖往往與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心腦血管病等有關。
(2)脫發嚴重。每次洗澡或者梳頭,頭發就會掉落,特別是工作壓力過大或者精神緊張的時候。
(3)尿頻。如果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尿頻比一般人要多,說明其泌尿系統已經開始衰退了。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如果出現性欲減退、陽痿、閉經、腰膝酸軟、乏力、怕冷、四肢冰冷等癥狀,這些都是體質衰退的早期跡象。
(5)記憶力減退。很容易忘記熟人的名字和要做的事情。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經常感到后悔、煩躁、不安、悲觀、沮喪等,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8)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來越短。
(9)睡眠不安穩,睡眠質量差,起床后感覺疲倦、疲憊。
(10)經常出現頭痛、耳鳴、頭暈、煩躁、抑郁等癥狀,但去醫院檢查未得到明確結果。
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指出,上述項目有2項或以下者,處于“黃燈”預警期;累計3至5項者,處于第一個“紅燈”預警期,提示已有過勞死亡跡象;累計6項以上者,則處于嚴重“紅燈”危險期,可視為過勞死亡的“后備軍”或高危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