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工會法實施:了解工會職責與職工權益維護指南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新工會法將于1月1日起施行, 2022. .
什么是工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二條規定,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職工自愿組成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是中國共產黨聯系廣大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其各工會組織代表職工利益,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工會的職責是什么?你做什么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六條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是工會的基本責任。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整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推動和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維護職工勞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工會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工會建立了廣泛聯系、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密切聯系職工,傾聽和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關心職工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
工會法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體現了哪些新要求?
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增加第八條規定:工會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改革,提高產業工人隊伍整體素質,發揮產業工人骨干作用。 、維護產業工人合法權益,保護產業工人。所有權地位造就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懂技術、勇于創新、敢于承擔責任、做出貢獻的強大產業工人隊伍。
工會對卡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員等新業態勞動者有何規定?
近年來,新型就業形式快速發展,成為快速增長的就業模式。在各種新的就業形式中,以外賣、快遞、網約車等為代表的平臺就業備受關注。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社會團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職工,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不論其工資收入是否不分國籍、不分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的人,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限制。
與之前的工會法相比,新修訂的工會法增加了“社會組織”的概念。這擴大了基層工會組織的覆蓋面,明確了“社會組織”勞動者有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用工主體類型更加全面準確。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三條還增加了規定:工會應當適應企業組織形式、職工結構、勞動關系、用工形式等的發展變化,維護勞動者的權利。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明確了新就業勞動者加入和組織工會的權利,為工會組織新就業勞動者建立和加入工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這不僅是工會成員的重要變化,也將催生新的工會組織形式。
當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侵犯職工勞動權益時,工會是否應當代表職工與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進行協商?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或者社會組織違反勞動法律、法規,侵犯職工勞動權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工會代表工會: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協商,要求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采取措施改正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應當研究處理并向工會反映;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拒不改正的,工會可以提請當地人民政府依法改正。處理:
(一)克扣、拖欠職工工資的;
(二)未提供勞動安全衛生條件的;
(三)隨意延長工作時間的;
(四)侵犯女職工、未成年工特殊權益的;
(五)其他嚴重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
修改后的工會法在工會教育、職工組織義務方面增加了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工會應當會同用人單位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指導,教育職工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勞動,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國家和單位的財產;組織職工開展群眾性合理化建議、技術創新、勞動技能競賽活動,開展業余文化技術學習和職工培訓,參加職業教育和文化體育活動,推進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和勞動保護。
上述新的工會義務和任務,既是對推進基層工會改革創新的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的總結,也是優化強化工會職能、回應工會需要的立法體現。大多數員工。
修改后的工會法在法律援助方面有何規定?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工會、共青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群眾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時,本規定參照法律有關規定適用。
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進行了相應的法律聯系,將第二十九條改為第三十條:縣級以上總工會為其所屬工會和職工提供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依法。服務。
國務院文件2020年第27號
首次提出“集體協商”概念;
2021 年 7 月
中華全國總工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相繼發文
要求保護新興產業工人的權利;
2022 年 1 月 1 日
新工會法實施
如今,新業態不斷涌現
就業的重要水庫
建立會員資格是為了維持
新產業中工人權利的第一步
未來法律將不斷完善
全面保障員工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