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雙塔市集:人間煙火氣與文化融合的現代菜市場
世間煙花,最撫慰凡人的心
蘇州定慧寺始建于唐代。相傳宋代文學家蘇軾常入寺,與壽欽禪師通過禪宗和詩詞相處融洽。這位創造東坡肉的老牌“美食家”怎么也想不到,一千年后,定慧寺旁邊的一個菜市場會吸引無數人前來。
這就是雙塔集市。 “一起去菜市場吧,從青蔥歲月到白發蒼蒼”“再簡單的食物,也有自己的靈魂”……走進菜市場,各種文案如彈幕般飛揚。除了賣蔬菜之外,這里還有各種小吃、咖啡館、酒吧、書店、花店、雜貨店,甚至還有藝術展覽區。
世界上煙花的味道最能撫慰人心。蘇州常住人口超過1550萬,其中一半以上是外來人口。農貿市場改造是眾多重點民生工程之一。如何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于城市建設全過程?如何從日常生活細節入手,讓市民的生活用品更加便捷?如何尋找“最大公約數”來激發社會活力?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研,在街頭巷尾尋找人間天堂的理想之地。
從宜居到宜居: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市場承載著未來城市的想象。越是煙霧繚繞的地方,越能感受到民間力量的活力。
帶著煙花香味的東西總是讓人感到溫暖,比如角落里曬太陽的貓,街上跳躍十字準線的孩子,公園里牽著手慢慢走的老夫婦,當然還有街邊的叫賣聲和討價還價聲。市場缺一不可。蘇州有很多農貿市場,但近年來受到超市、便利店、電商甚至流動商販的攻擊,交易量不斷萎縮。
“布局配置不合理,盈利模式單一,對競爭沒有有效應對。”姑蘇區經濟和科技局副局長張杰表示,基礎設施老化損壞、功能分區不合理是傳統農貿市場的“通病”。以三元三村市場為例。作為典型的小型社區市場,近年來買菜的人越來越少,經營戶數量大幅下降。高峰時有一百多戶,現在只剩下十幾戶了。
迎著早晨的第一縷陽光,為家人尋找新鮮的食材,應該是一天中美好的時刻。
為改善菜市場環境,“契合”買菜心情,姑蘇區于2019年初啟動了“規劃新建、改造升級、整頓規范、經營升級、關閉分流”的系統工程根據每個市場的特點,分類實施政策,讓其由內而外煥然一新。
中央空調、新風系統、全自動檢測儀相繼到位,安裝了有機垃圾現場無害化處理室;新開設便民服務中心,引進修鞋、理發、補補等“老行業”;蘇式花窗、集市攤位等人物畫等裝飾點綴著集市,為菜肴的香氣增添了一份“文化氣息”。雙塔市場內還搭建了一個小舞臺,皮影、魔術等表演引人駐足。
“逛菜市場不再是成年人的專利了。”雙塔市場菜攤老板何云介紹,菜市場早上4:30開門,晚上7:00關門。改造后,年輕人買菜的數量明顯增加。如果算上一天結束時閑逛和吃飯的游客數量遠遠超過老年人。 “環境好,人氣也高,有時候感覺就像在景區工作一樣。”
包括姑蘇區在內,蘇州各地區近年來相繼加大投入,推動食品市場升級改造。 “糧市有溫情,民生底色有光明。”蘇州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宋艷琪表示,菜市場不僅保障基本民生,還承載著未來城市的想象。越是煙霧繚繞的地方,越能感受到人們的力量。 “改造不僅是設施的升級,更凸顯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和人文關懷。”
菜市場升級、老舊小區改造、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廁所革命……蘇州市市長李亞平表示,蘇州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注重實現“人民生活的高品質”,在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這一比例連續多年超過四分之三。近年來,每年安排30余件涉及民生的實事。
截至2018年底,蘇州建設用地總規模達到388萬畝,與“2020年384萬畝”的既定目標相比,開發強度已達極限。在“寸土必爭”的背景下,不遺余力推進民生工程:
“十三五”以來,已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8.8萬套,超額完成江蘇省政府確定的目標; 16個城市老舊小區改造試點順利開展; 1000名老人擁有護理床位47.8張,比例位居全省前列;累計投資5億多元,新建市政環衛廁所近1500座。
蘇州多位當地黨政領導告訴記者,過去城市規劃注重生產功能,現在更多考慮如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打造“十分鐘文化圈” ”和“十分鐘運動健身圈”。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徐海鷹今年61歲。她每天和姐妹們在社區免費開放的舞蹈室里練習舞蹈。客房配有空調、軟木地板和其他設施。旁邊有圖書館和健身房。她說,她的舞伴以前都是工人或農民,沒想到自己老了還能享受這樣的環境。 “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來說,我們就是乘風破浪的婆婆!”
“老蘇州”毛六弟比徐海鷹大十多歲。妻子去世后,她沒有收入來源,2018年納入低保。
老人家最近特別高興。 7月1日起,蘇州再次提高各項社會救助標準。其中,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月995元提高到1045元,成為江蘇省首個突破千元的城市。 “政府幫我們解決問題,我們在蘇州生活得很開心。”毛六弟說道。
今年受疫情影響,蘇州加大了對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 3月至6月,每月價格補貼標準翻倍。截至目前,已累計向18.29萬人發放救助金4041.69萬元。對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就業、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困難的城鄉居民,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范圍,確保“不讓一個家庭、一個人掉隊”。
富民增收是實現共建共享的基本路徑,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截至2019年底,蘇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6.86萬元和3.5萬元,年均增速超過GDP增速。
“十三五”以來,年均新增就業1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蘇州城鄉居民收入比多年來穩定在2:1以內,是全國城鄉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
要讓口袋富裕,還需要“豐富大腦”。蘇州有很多書店,其中尤以誠品書店最為有名。作為臺灣誠品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分店,已打造成集文化、演藝、藝術、商業、旅游等為一體的跨界創意平臺。2015年開業時,游客人數突破百萬。僅僅20天。盡管現在實體書店受到網絡的沖擊,但每天仍有很多人前來享受書香。
蘇州也是繼北京、上海之后唯一擁有交響樂團、民族樂團、芭蕾舞團的城市。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總數居全國首位。蘇州博物館是全國八家優秀博物館中唯一的一家。地級市級博物館。
白墻灰瓦,飛檐翹角,群山環抱,翠竹挺拔,玻璃窗外流水潺潺,作為貝聿銘大師獻給家鄉的心血之作,蘇州博物館新館本身就是一件珍貴的作品藝術的。
蘇州大學副教授林慧萍從2011年開始,就利用周末時間去蘇博當志愿者導游。她說,蘇博和蘇州園林、昆曲一樣,已經成為蘇州人的“標配”。放松或招待來自外地的親友。讓生活更美好。在蘇州生活真是太美好了。”
從白領到藍領:“新蘇州人”的安心
一方面關心“排山倒海”的一線工作者,但另一方面仍然加大力度吸引“頂天立地”的高端人才
因為與“我愛你”諧音,所以5月20日被認為是表達愛意的合適日子。今年的這一天,蘇州發布《關于建設職工就業創業首選城市的工作意見》,宣布每年評選1萬名“最美職工”,對每一位“最美職工”給予同等獎勵。技能提升和拓展培訓補貼標準。 3年內累計總額不超過1萬元。
10月27日,蘇州兌現“承諾”,數百名普通工人作為萬人代表佩戴絲帶接受表彰。蘇州市委書記徐昆林表示,廣大職工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推動復工復產,為實現“雙勝利”貢獻了寶貴力量。 “我們要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讓蘇州大地上涌現出更多‘最美工人’。”
如今,蘇州每小時可創造地區生產總值2.1億元,進出口額4000萬美元,新增市場主體49個。市場主體數量之龐大、運行速度之快,需要無數農民工的支撐。有關人士指出,過去各城市的扶持政策多針對高科技人才或外商,一線藍領工人受到的關注相對較少。蘇州的新舉措力度很大,“有創意,更有誠意”。
這個心靈平靜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鄉。為向“新蘇州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蘇州計劃三年內籌集建設10萬套(間)廉租房、小戶型政策性租賃住房;年內新建、改建、擴建幼兒園、中小學等40所。新增學歷學位4.81萬個,保障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19歲技校畢業后,徐偉貴來到富士康集團鴻準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從事模具和自動化設備加工。經過9年的刻苦訓練,他在首屆江蘇省技能冠軍大賽中獲得了各組別的第一名,隨后又獲得了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 “每個人都有發光的機會。我很高興我的職業生涯是在蘇州開始的。”他表示,蘇州非常包容,他愿意在這里做一名“工匠”,用“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年輕人。
近年來,昆山市錦溪鎮紀家墩村引進文化旅游機構,整村整治,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創業。目前,已聚集13家民宿,每年吸引游客近10萬人次,帶動當地群眾150余人次。就業。在民宿“西遞輕舍”,記者隨口詢問了前臺幾位工作人員的家鄉,他們竟然來自5個不同的省份。他們笑著說,以前在大城市工作,現在在農村工作感覺很好,因為蘇州環境好,對外來人也很包容。
一方面關心“排山倒海”的一線工作者,另一方面仍然加大力度吸引“頂天立地”的高端人才。 7月,在第十二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暨首屆“蘇州科學家日”活動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阮長庚等榮獲“蘇州市科學家獎章”。
作為廣納人才的“金字招牌”,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已連續舉辦12年,國家級重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占蘇州總數的一半以上。今年,蘇州還首次發布科技攻關“能人鑄劍”名單,邀請國內外頂尖人才“揭榜”,涉及項目33個,待立項金額超過81億元。
在蘇州采訪期間,記者走過高新區的學森路、景潤路,昆山的祖沖路、杜克大道,尊重人才的氛圍撲面而來。蘇州求賢若渴。以新啟動的材料科學蘇州實驗室項目為例,擬投資200億元建設材料領域國家實驗室。預計五年內需要1000名以上高端創新人才。
蘇州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它因開放而繁榮、因開放而繁榮。當然,“新蘇州人”也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就業企業家。目前,蘇州已聚集外商投資企業1700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53家投資企業400余家,常住外籍人口超過2萬人。 2016年以來,蘇州連續入選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 2019年,再次成為中國大陸最適宜居住的城市。
品嘗著外酥里嫩的德式豬肘,小麥味的黑啤酒,還有品種繁多的新鮮美味香腸,鄰桌三三兩兩坐著德國人。這種“畫風”在太倉很常見。太倉是蘇州縣級市之一。春秋時期武王在此設糧倉,故名“天下糧倉”,而今更有“德企之鄉”的美譽。
共有350多家企業落戶太倉,年工業產值超過500億元。平均畝產值、利稅分別達到1400萬元、150萬元、110萬元——這是德國企業在太倉的最新成績單。在中國生活了22年的太倉德國中心董事總經理馬蒂斯認為,政府“點對點”的服務體系和“上海下一站”的地理優勢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德國人。當然,還有“很德國”的生活。氣氛。自2006年起,太倉每年舉辦德國啤酒節,不僅提供原汁原味的啤酒,還提供豐富的文化娛樂表演。
日本參天制藥蘇州工廠負責人杜春英也對舒適的商業環境和美味的食物印象深刻。三田是全球知名的眼科專業制藥公司。今年年初,決定繼續加大在蘇州的投資力度。杜春英表示,公司位于工業園區,以良好的營商環境而聞名。更吸引她這個“北京姑娘”的是,蘇州雖然是地級城市,卻有新光天地、久光百貨、永旺超市等一線品牌。包括在日本很有名的山崎面包,“這座城市每天都在變化,非常有吸引力”。
“星巴克指數”是反映一個地區經濟活力和投資環境的重要指標。蘇州有近200家星巴克門店,位居全國前列。今年2月13日,蘇州工業園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上海星巴克咖啡運營有限公司的感謝信。星巴克在園區內有55家門店,審核進度存在較大差距,導致整體復工進度緩慢。接到申訴后,園區相關部門迅速研究合理解決方案,當天就解決了問題。今年3月,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落戶昆山,首期投資1.3億美元。這個集咖啡烘焙、智能倉儲和物流于一體的工業園是星巴克在美國以外最大的生產性投資。
來自美國的Nathan在蘇州生活了近10年,目前在一所中學擔任外教。由于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他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字“蘇平”,給妻子和孩子也姓蘇。他表示,蘇州在疫情期間的信息通報提供了英文、日文、韓文等多個版本,盡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外國公民。 “在這樣的城市里,你會感到安全。”
蘇州有一座虎丘塔,斜立千年;蘇州有一座高達450米的國家金融中心。一城兩峰,感受古老韻味與現代風采。同樣,來自一個城市、不同省份甚至不同國家的人也能看到不同的風景。
從健身到心臟健康:“全循環”構建城市韌性
只有讓各群體最大限度地分享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成果,才能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城市作為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的載體,在不同時代總會面臨不同的機遇和挑戰。疫情讓人們重新思考如何讓城市更健康、更安全?
健康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蘇州大力提升醫療資源數量和質量。到2019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83.82歲,比2015年提高0.95歲。注冊衛生機構和實際開放床位大幅增加。但面對疫情前所未有的影響,公共服務和社區建設的不足仍然暴露出來。
“當前城市建設的短板是健康、安全和基層民生保障,這也是影響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表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體現了城市空間布局是否合理、組織動員是否順暢、危機過后能否盡快恢復正常秩序。這些“彈性指標”需要更多地體現在未來的城市規劃中。 。
COVID-19疫情讓韌性城市的話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韌性”過去體現在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災害領域,而對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缺乏研究和規劃。
有關人士認為,未來不僅要精心配置基礎設施、物資儲備等“硬資源”,還要精心培育公民科學素養、社區組織動員等“軟實力”。
蘇州在加強衛生設施方面做出了“大動作”。太湖新城醫院、婦幼保健院、市醫院康復醫療中心等6個項目近期開工建設,總投資近80億元。
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譚英表示,蘇州是江蘇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創新策源地。他希望以此次開工為新契機,提升衛生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打造“現代區域衛生新高地”。
蘇州常住人口具有“三高”特點:素質高、收入水平高、需求水平高。公民的需求不僅是“可得性”,而且是“選擇能力”。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蘇州市三級醫院數量將再增長50%,新增10家三級醫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十四五”開始,蘇州對城市基礎設施、交通通訊、食品供應等要素的建設規劃,不僅考慮到城市日常生活的供需關系,還要考慮重大突發事件時的各種情況。資源承載能力。特別是要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評估分析,判斷是否存在供應缺口或冗余,確保重大風險和災害期間的正常生活。
除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張家港市正在實施“全民健康心臟”工程。社會心理服務指導中心掩映在綠樹之中。建設了社會心理科普館,開通了全民健康云平臺,建立了心理志愿者服務孵化中心。已形成完整的心理服務生態系統,也是當地市民的心聲。 《快樂車站》。
以張家港為代表,蘇州探索全民健身向“健康心靈”的實現。作為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試點城市,制定了《蘇州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依托縣三級綜合治療中心級(區)、鄉(街道)、村(社區)。等,規范設立心理咨詢室或社交工作室,統一標識、統一流程,完成率100%;建立社會心理專業人員、社會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四類人才庫。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設立心理健康科普體驗中心。
王宇,蘇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與后勤管理處處長。 1991年畢業后一直從事醫療衛生工作,參與了SARS和COVID-19疫情的防控工作。他表示,從這么多年的一線經驗來看,全面提升城市韌性,更加從容應對各類危機,需要提高群眾科學素養,進一步培育成熟的公眾心態。
不少相關人士提到,只有讓各群體最大限度地分享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成果,才能增加他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更好地建立共同抗擊風險的情感聯系,增強動員能力。的社會組織。
在共建共享方面,蘇州各地區一直在積極探索:高新區楓橋街道絕大多數由移民組成,基層治理壓力較大。該街道開發了以“祝楓橋”App為核心的智慧服務模式,將人員下沉、服務下沉、責任下沉。通過網格化治理和信息化管理,可以減少人們的服務數量,提高服務效率。
姑蘇區既是中心城區,又是老城區。面臨社會治理“老大難”(基礎設施陳舊、服務壓力大、基層治理難)的困境。在成功創建國家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的基礎上,2019年我們啟動美好社區創建,提出“更整潔、更有趣、更便捷、更溫馨、更安全”,量化民生訴求,并盡可能創造一個更宜居的地方。環境。
相城區搭建民主協商平臺,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體現“我的事情我說了算”。近日,相城區馮夢龍村召開托兒中心建設工作會議。 “建一個日托中心是個好主意。但要把好事做好,必須有專人負責。” “中心要提供什么設施、提供什么服務,是否涉及價格、安全問題,都得慎重考慮。”……小方桌旁,20多位村民圍坐在一起,熱烈討論著。與彼此。
馮夢龍村村支書董明明介紹,該村在《告訴世人的話》、《警世的話》、《警醒萬古之言》中探索了法治的內涵和要素。世界”,并創新了村民議事、黨員評價、律師咨詢、法官裁判“四要素”。 “事”的工作方法。 “農村新問題很多,要充分聽取村民的意見,認真討論再做決定,基本上問題都能解決。”今年以來,村莊防疫封路、保潔考核辦法、民宿農家樂補貼政策等均通過共同協商成功協商。進步。
馮夢龍61歲時,從蘇州出發,旅行了半年多,才到達福建壽寧,成為“第60任縣令”。雖然壽寧地處很偏僻,但馮夢龍卻很高興,因為他能為人民做點事。
“我們傳承馮夢龍精神,更好造福人民。”董明明說道。
項城位于陽澄湖畔。伍子胥早在2500多年前就選址于此。盡管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但不變的是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對于所有蘇州人,無論新老,蘇州都是“首選城市”。
已是深秋,城里的桂花香正在褪去,銀杏也開始了一年中最絢麗的篇章。定慧寺前有兩棵古銀杏樹,枝葉繁茂,遍地金黃。微風吹過,落葉飛揚。這是蘇州金秋的標志性景觀。
入秋后的蘇州,就成了“臺上花亭、小窗紅門”的蘇州。生活在詩畫里的蘇州,也有城里煙火氣,“衣冠暖和,糧草豐足”,“滿室花香,游泉巖”。這種無憂無慮、安逸的生活造就了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數千年來積累的城市特征和生活美學使蘇州成為世界渴望一生的城市。 (記者Liu Kang,Zhang Zhanpeng,Yang dingm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