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咖設計:融合擼貓與咖啡文化,打造體驗式空間
選題理由: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的保障下,對精神世界的要求逐漸提高。如今,養寵物已成為時代潮流。然而,由于工作繁忙或缺乏家人的支持,愛貓人士有養貓的想法但尚未開始付諸行動。因此,為了滿足這一類人群的需求,出現了很多貓咖啡館,貓咖啡館也逐漸流行起來。本次畢業設計也計劃從這一點出發,將養貓與咖啡館結合起來,既滿足了愛貓人士養貓的需求,又滿足了喝茶、聊天的需求。設計時會注重空間造型、貓元素、裝飾風格、裝飾材料、裝飾色彩等與本次主題相一致,并注重體驗式空間的設計,使本次畢業能夠達到理想的主題效果。
實用意義:
剩余內容已隱藏,需要付費才能查看本文全部內容!
2 研究內容及預期目標
設計內容:
我將以個人完成的形式探索和研究“新體驗式餐飲空間室內設計——貓咖啡館”項目。以下是我的主要設計內容:
1.基于貓咖啡館設計的意義和案例引發的思考,從經濟功能、審美功能和精神安慰功能等方面研究貓咖啡館建筑的主要功能,為研究貓的概念和原理奠定理論基礎咖啡館設計;
剩余內容已隱藏,需要付費才能查看本文全部內容!
3.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當前的經濟危機下,日本人有自己的緩解壓力的方式,比如去流行的貓咪咖啡館喝杯咖啡,和自家的貓咪玩耍。貓咖啡館是2000年后在日本興起的喝咖啡的場所。在這些咖啡館里,客人享受的不是咖啡等飲料,而是與生活在咖啡館里的貓咪“交流”。此外,“招財貓和KITTY貓是現代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貓形象。日本的貓文化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貓咖啡館是貓文化與現代性結合的絕佳范例。”
1.國內研究現狀:
回顧貓咖啡的發展歷史,許多報道和研究都認定1998年在士林開業的“貓花園”是臺灣乃至世界貓咖啡的鼻祖。然而,“貓成為用餐空間的一部分”的運營方式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臺灣主題餐廳的流行。更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貓咖啡的基本運營模式是在臺灣發展起來的,但這個夢想咖啡館并不存在,直到20世紀90年代“寵物餐廳”在臺灣流行后,才逐漸落實到實體空間。與狗為主題的寵物餐廳相比,貓為主題的寵物餐廳并不強調同時招待消費者帶來的寵物貓,而是強調經營者飼養的“店貓”陪客人喝咖啡;而目前貓咖啡常用的詞匯,如“貓經理”、“貓桌”、“招牌貓”或“貓掌柜”等,都曾在20世紀90年代的臺灣媒體上出現,以強調貓的特殊性。寵物餐廳(盧友倫和錢嘉琪,1996)。臺灣有記載的第一家“愛貓餐廳”主題餐廳應該是1991年左右在臺北市敦化南路一帶開業的“布貓餐廳”,隨后是1995年在民生東路開業的“貓愛餐廳” ”也頗為引人注目。雖然愛貓中心主要提供寵物產品和服務,但它更類似于《貓瘋了》中提供“看/玩貓”功能的貓咖啡館。
其余內容已被隱藏。您需要先付費才能查看本文全部內容!
4. 計劃與調度
1、準備階段——時間為2020年11月至2020年12月。查閱大量相關書籍,補充自己沒有掌握的相關知識。
2.規劃階段——時間為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根據收集到的信息,找到設計的切入點,確定規劃的整體風格定位和設計理念,劃分功能區域,構建平面圖。
其余內容已被隱藏。您需要先付費才能查看本文全部內容!
5. 參考文獻
[1]淺析咖啡廳燈光設計的應用[J].龍國躍,廖麗霞。燈光和照明。 2017(04)
[2] 設計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淺析[J].劉哲軍,楊先川。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1)
[3] 李寶柱,劉海靜,馮傲杰。淺析設計心理學在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應用——以某咖啡店設計為例[J].首頁, 2020(30):65-66 .
其余內容已被隱藏。您需要先支付1元才能查看本文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