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美食大揭秘:小籠包與灌湯包的美味對決,潮汕粿條與廣州河粉的差異
以下內容可能會引起選擇困難寶寶的情緒困擾,請注意
01 |小籠包VS湯包
都是有褶子的,經典口味的都是豬肉餡的,都可以上蒸鍋……
不過,這兩種饅頭還是很容易區分的,那就是饅頭里有沒有湯~除了湯之外,饅頭的體積更小,皮和餡兒也更緊實。
湯包的皮比較薄,因為“肚子”里充滿了汁液,通常會“塌陷”。既然是湯包,湯的味道就顯得尤為重要。
嘿,小巧精致的小籠包和濃郁的湯包你更喜歡哪一個呢?
02 |潮汕米粉 VS 廣州河粉
對于外人來說,這兩者只是想找不同,但吃貨妹子卻要負責任地告訴你,粿條和河粉不一樣!
通過謝琳
首先,觀察顏色。潮州米粉看起來是粉狀的嗎?米粉更細、半透明、更有光澤。
吃的時候感覺會更明顯。制作米粉的原料是米漿和馬鈴薯淀粉。馬鈴薯淀粉使米粉堅韌晶瑩,吃起來更清爽,不易斷。
粿條的原料是米漿和極少量的玉米淀粉。它們質地細膩,容易折斷,所以較厚,呈乳白色。
03 |健蜜丸 VS 瑟芬
大家來找茬升級版2.0~~
大家都熟悉這種傳統小吃。它是用精米粉和熱水混合制成的長粉絲。米粉配上蝦米、香菇等,再淋上豬油渣、蘿卜干、香菜末和蔥花,拌勻一起吃,香極了。
煎米丸大概只有潮汕人知道。它是一種用尖頭大米制成的圓形米類小吃。它也被稱為“煎米丸”或“鼠尾”(因為它類似于老鼠的尾巴)。調料與米粉類似。類似,不過湯很鮮,不像米粉那么濃稠。
04 |老公蛋糕 VS 老婆蛋糕
我們估摸一下,一個是老公,一個是老婆?
通過跳舞的心
相傳,老婆餅和老公餅的由來都是表達夫妻間的愛情和感情。老公餅是咸的,是用松肉、蒜末、椒鹽和蛋黃做成的。以椒鹽味為主,形狀較大;老婆餅是甜甜的,是用糖冬瓜、小麥粉、糕粉、麥芽糖、芝麻等配料制成的。主要原料。
您注意到黑色和白色之間最明顯的區別了嗎?
05 |黑果凍VS龜苓膏
乍一看,黑得很難分辨……但兩者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涼粉在臺灣又稱“燒鮮草”。其原料是涼粉草,是夏季的清涼飲料。但龜苓膏的價值卻很高。用龜甲、茯苓等中藥熬煮而成。真正的龜苓膏只有一個字,苦!不加糖漿或蜂蜜是不可能吃的......
06 |極地粥 VS 亭子粥
吉地粥和聽仔粥,廣東最有名的兩種粥,廣東人一定都吃過吧~吃貨妹之前整理過一份關于廣州粥的研究報告,可以點這里查看。
亭子粥最早是在荔枝灣河上的小船上出售的。這是水上人們謀生的一種方式。主要原料是魚片、海蜇、蝦等海鮮,也摻有瘦肉。它與人有關,主要成分是豬雜、豬肉丸等。
你更喜歡哪種粥呢?
07|甜燒烤VS咸燒烤
這種用糯米粉制成的煎餅也是廣東傳統小吃。味道軟糯。傳統的有咸的和甜的。甜餡是在煎餅表面鋪上花生和糖,咸餡則是普通的。用臘肉、蝦米、蘿卜絲等。
現在有很多新口味,比如榴蓮煎餅、芒果煎餅、綠茶煎餅等等,但原來的咸甜口味才是正宗的,你覺得怎么樣?
08 |芬達VS美年達
這是最簡單的問題,對吧?都是橙汁汽水,但是香港珍,你能分辨出味道上的區別嗎?
有寶寶表示美年達含糖量較高,較甜,味道較粘,而芬達則較稀,較酸。反正吃貨妹子喝的時候沒發現有什么區別。至于哪個味道更好,那就見仁見智了~
09|廣州老場VS潮汕腸粉
每當這兩者一起出現,就會引發一場“江湖之爭”……廣州的香腸就是你點什么就吃什么,比如牛肉香腸,里面有牛肉,還有鴛鴦香腸,里面有牛肉和豬肉~
潮汕腸粉起源于廣州,但潮汕人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改良后,形成了與廣州腸粉不同的風格。潮汕腸粉餡料豐富,可以自由搭配。不同地區的口味也不同。好奇的寶寶們可以點擊這里看看哦~
你喜歡“特定”的腸粉還是濃郁的腸粉?
10 | 10流沙包 VS 奶黃包
饅頭是壓軸戲!兩者都是受歡迎的早茶。黃色的食材和濃郁的蛋黃香味讓人欲罷不能!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呢?
奶黃包是用黃油做的,呈半固態,奶黃餡松軟可口。流沙包子是用豬油做的,口感比較厚重。吃流沙包最過癮的就是爆裂的蛋黃充滿嘴里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