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能否成為下一個承載文化輸出的爆款游戲?
2016年,競技游戲改編的電影《魔獸世界》全球票房為4.32億美元,其中中國票房達到約2.2億美元,而其本土票房(北美票房)為僅4722萬美元。
《魔獸世界》在中國票房的火爆得益于中國的人口紅利。同時,由于同名游戲十幾年來對中國粉絲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魔獸文化”。
事實證明,和很多其他文化產品一樣,一款爆款游戲也能承載文化屬性和價值觀的輸出。
在中國游戲產業大發展的今天,一款國產原創競技游戲《王者榮耀》也希望扮演類似的角色。
李敏
電競帶動文化輸出
今年推出的世界冠軍杯吸引了來自韓國、北美、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球隊。新推出的絲綢之路電子競技錦標賽有來自絲綢之路沿線16個國家和地區的隊伍。
更重要的是,參與這場競技游戲的鄰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的玩家也開始嘗試了解中國歷史……除了競技,《王者榮耀》也在向世界傳達和輸出中國文化。
一款國產游戲為何能如此賦能?澎湃新聞記者與《王者榮耀》制片人李敏進行了深入交流。
“要成為一個(文化和情感交流的)載體,首先它必須是一個能夠被大眾接受的東西。從競技游戲的角度來看,我們在研發之初考慮的是這個產品必須具有高的性能。”競爭屬性。”
“但以前很多類似的游戲門檻很高,只適合核心用戶,甚至女性玩家也不多。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讓它更受歡迎、更容易進入,比如扎根移動端,比如對游戲玩法進行針對性研發,讓更多用戶體驗到競技游戲的樂趣。”
正如李敏所說,在MOBA游戲中,《王者榮耀》目前幾乎擁有最多的受眾群體,數據也顯示其女性用戶占比超過男性用戶。
在這里,李敏還談到了“體育無國界”的理念。
“體育比賽可以超越國界和文化。我相信每一個癡迷于一項運動的人都曾因為一場比賽流過淚,或者摔過手機電視。”
“電子競技也是如此。我們一直在尋找能讓每個人都能通過游戲的競爭性產生共鳴的東西。”
《王者榮耀》注重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設計中。
立足本土文化不如模仿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王者榮耀》自誕生之日起就被賦予了鮮明的中國文化印記,其英雄大多是中國歷史人物。
為什么這樣的文化差異沒有成為海外球隊和球員的障礙?對此,李敏強調,一款高品質的原創競技游戲必須帶有本土化基因。
“現在做游戲產品,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直接選擇國外IP或者與國外IP深度合作,二是自己開發。既然走了第二條路,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團隊沒有在歐美、日韓生活過,沒有沉浸過當地文化,如果刻意模仿(出口海外),創作出來的東西就會缺乏文化共鳴。”
“我們中國自己的團隊一定要做帶有我們自己文化符號的產品,就像東京奧運會的卡通人物一樣,一看就知道是日本人,因為它們完全源自日本的二次元文化特征動畫片。”
除了精準的研發定位,作為一名中國電競人,李敏還有著“弘揚中國文化”的執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文化都消失了,但中華文明卻走過了五千年,從未間斷過,證明我們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內涵。”
“如果我們能夠以與時俱進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精彩內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自然會感興趣、愿意學習。文化本身是有彈性的,但首先你必須欣賞并堅持自己的傳統文化。”
這些都是李敏從設計游戲之初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比如東皇太一的東海龍王皮膚、楊玉環的飛天皮膚等等,細節都是一絲不茍。
對于電子競技作為文化載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秘書長孔明也有自己的評價,“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無異于記錄數百年的文明”。以前通過竹簡、布,后來通過紙。 “經也是一種數字化的承載方式,能夠傳遞文化以及文化所表達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成熟的賽事體系是一款游戲持續吸引玩家的保障。
完善賽制才能打牢基礎
當然,一款游戲產品可以輻射到中國以外的更多國家和地區。除了保留的文化內涵和競技魅力之外,作為電競領域金字塔頂端的賽事體系也對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018年夏季國際邀請賽、2019年初冬季冠軍杯、今年推出的世界冠軍杯、絲綢之路電子競技錦標賽……一系列國際賽事和海外賽事的舉辦,讓《王者榮耀》職業賽事的國際化布局更加成熟。
KPL聯盟主席張易嘉坦言,賽事更貼近用戶,可以讓其與用戶更具粘性,讓用戶更有歸屬感。
除了選手之外,國際賽制的升級對于海外本土電競產業來說也是一劑強心劑。
以電子競技強國韓國為例。隨著KRKPL的成長,相關從業者數量也在不斷擴大,開始追趕韓國傳統電子競技項目《星際爭霸》和《英雄聯盟》。
看到眼前《王者榮耀》的火爆,有人可能會問,這款移動電競還能火多久?畢竟,每一款游戲產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
對此,制片人李敏給出了分析,“從上線到現在,我們的數據一直呈上升趨勢。”
“從品類角度來看,除非有一款劃時代的產品能夠解決該類型游戲的所有問題,比如社交屬性,比如團戰屬性,如果只是同類產品之間側重點不同,很難對《王者榮耀》產生影響。”
確實,作為一款手游MOBA游戲產品,《王者榮耀》在當前市場上確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由于其賽制的不斷成熟,也賦予了游戲產品在電競領域更大的生命力。
張晨,本期實習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