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消費品牌扎堆開咖啡館,咖啡賽道為何如此擁擠?
Vivienne Westwood 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開設的咖啡店對外開放,Coach 中國首家咖啡店(The COACH Coffee Shop)在上海黃浦區開業,由 Miss Dior 與 Grid Coffee 合資經營。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up space也上線了……咖啡賽道變得越來越擁擠。有網友調侃說(各個品牌)都開咖啡館了,都快嘗不到了。
那么,高端消費品牌為什么要開咖啡館呢?
Dior快閃店吸引消費者打卡拍照。
咖啡快閃店很受歡迎
高端消費品牌開設快閃咖啡店的情況并不罕見。不過,最近似乎有不少高端消費品牌開設了快閃咖啡店。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高端消費品+咖啡”已成為品牌線下營銷新趨勢。
近日,華商報記者發現,Miss Dior迪奧小姐與格子咖啡聯合打造的快閃空間已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開業。記者看到,快閃店前陸續有消費者打卡拍照,也有不少顧客在排隊購買咖啡。
Grid Coffee與Dior的聯名咖啡吸引消費者排隊購買。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家快閃店限時推出兩款限量版咖啡——“普羅旺斯冷萃”和“愛情拿鐵”,售價分別為48元和42元。
“如果你買不起迪奧手袋,那么買一杯咖啡就是你購買迪奧的第一步?!毕M者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分享迪奧開了一家快閃店,就跟風過來看看。
印有“Miss Dior”字樣的咖啡杯非常引人注目。
不僅是迪奧,今年7月,路易威登(LV)還在北京798、亮馬河、國貿、鼓樓推出了“京味”限時空間,并與咖啡品牌%Arabica合作推出特色飲品。 7月中旬,來自日本的著??名珠寶品牌MIKIMOTO全球首家咖啡店在上海張園開業。該店以MIKIMOTO標志性的M Signature為中心設計元素。不僅呈現具有獨特品牌特色的精致餐點和特色咖啡。還有特色珍珠首飾展出,帶來多感官享受。
業內人士認為,不同口味的咖啡飲品能夠快速吸引年輕人來到品牌開設的快閃店,從而擴大品牌影響力,讓年輕人有機會與品牌近距離接觸,更有利于品牌宣傳。青春蛻變。
還有更多高端品牌咖啡館
除了開設快閃店外,高端消費品牌也熱衷于開設品牌咖啡店。例如,Tiffany & Co.早前在北京SKP開設了一家以蒂芙尼藍為特色的咖啡店; 2023年6月,Maison Margiela首家北京店Maison Margiela Café在北京開業。如今,高端消費品牌開咖啡店的賽道越來越擁擠。
蒂芙尼在北京SKP開設的一家咖啡店。
8月初,維維安·韋斯特伍德的咖啡店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開業。
今年7月底,Coach中國首家咖啡店(The COACH Coffee Shop)在上海黃浦區開業。據悉,這家Coach咖啡館為消費者提供近30種餐飲產品,包括咖啡飲料和甜點,售價在20元至78元之間。此外,還有T恤、筆記本、保溫杯等咖啡周邊產品。
從高端消費品牌開設的咖啡店可以看出,各個品牌都在其主力品牌店開設了咖啡店。記者在三里屯Maison Margiela咖啡店看到,咖啡店旁邊的區域是服裝銷售區。 Vivienne Westwood 三里屯店的咖啡廳也位于品牌服裝店二樓。
業內人士認為,將咖啡店與品牌店連接起來,可以讓顧客在喝一杯品牌咖啡的同時,沉浸在品牌氛圍中,了解品牌文化。
記者注意到,與傳統連鎖咖啡店不同,這些高端品牌咖啡店更注重文化體驗的屬性。裝修得很精致,餐具上印著品牌商標,飲料和甜品也很好看。有消費者表示,花幾十元就能體驗高端精致的風格是值得的。
有兩個側面
當高端消費品牌開設咖啡店時,總會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引發網友的熱議。然而,對于高端消費品牌開設咖啡店,消費者的評價褒貶不一。
Dior快閃店里的粉色布置非常搶眼。
有網友表示,高端消費品牌賣的咖啡價格適中。他們營造的沉浸式體驗比傳統咖啡店更加時尚,讓人感覺物有所值。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一杯40多元的咖啡味道并不算特別。對于咖啡愛好者來說,他們更愿意為好的咖啡產品買單,而不是環境帶來的附加值。
時尚領域專家張培英告訴記者,高端消費品牌開設咖啡店,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品牌曝光度,通過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話題度”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從而爆發的圈子通過跨境層的目的。
有業內人士認為,高端消費品牌如果做好多元化,不僅能更好地傳達品牌形象,還能達到增加銷量的目的。在行業業績增長普遍放緩的情況下,通過新業務板塊刺激增長是明智之舉。
有消費者表示,高端消費品牌開咖啡店時,無論是從餐廳環境還是軟裝設計,格調絕對在線。最重要的是提高咖啡的品質,這樣才能保證咖啡店能夠長久營業。否則,簽到一次之后,新鮮感就沒有了,就沒有再次消費的動力了。
對于高端消費品牌熱衷開設咖啡店的現象,業內人士提醒,高端消費品牌在餐飲行業經營時必須注意食品安全問題。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品牌的高端定位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可以說,高端消費品牌希望通過開設咖啡店來增加曝光度,打破零售困境。但未來能否通過咖啡店有效帶動產品銷售增長,還需要市場的進一步驗證。 (記者陳慶文/攝)